问题 | 留置的最轻结果是什么? |
释义 | 留置权人与债务人协商折价抵债或优先受偿;对公职人员根据违法情节轻重进行不同政务处分;对领导人员直接问责或提出问责建议;对涉嫌职务犯罪的移送人民检察院审查;对无证据证明违法行为的人撤销案件。 法律分析 留置后最轻结果是留置权人与债务人协商一致以留置财产折价抵债,或者就拍卖、变卖留置财产所得的价款优先受偿。对有职务违法行为但情节较轻的公职人员,按照管理权限,直接或者委托有关机关、人员,进行谈话提醒、批评教育、责令检查,或者予以诫勉;对违法的公职人员依照法定程序作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政务处分决定;对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按照管理权限对其直接作出问责决定,或者向有权作出问责决定的机关提出问责建议;对涉嫌职务犯罪的,检察机关经调查认为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制作起诉意见书,连同案卷材料、证据一并移送人民检察院依法审查、提起公诉;对监察对象所在单位廉政建设和履行职责存在的问题等提出监察建议。检察机关经调查,对没有证据证明被调查人存在违法犯罪行为的,应当撤销案件,并通知被调查人所在单位。 拓展延伸 留置措施的最轻处罚是什么? 留置措施是指在特定情况下,为了确保调查或审判的顺利进行,对嫌疑人或被告人采取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根据法律规定,留置措施的最轻处罚是取保候审。取保候审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被告人可以暂时回到社会,但需要遵守一系列限制和约束。这些条件可能包括缴纳一定金额的保证金、限制出境、定期报到等。取保候审旨在平衡保障社会秩序和尊重被告人的权益。它是一种相对轻微的留置措施,以确保被告人在案件审理期间的合法权益,并减少对其正常生活的干扰。 结语 留置措施的最轻结果是取保候审,即在一定条件下,被告人可以回到社会,但需遵守限制和约束。这一措施旨在平衡社会秩序和保障被告人权益,确保案件审理期间的正常生活。取保候审是一种相对轻微的留置措施,既保证了调查或审判的顺利进行,又尊重了被告人的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五十三条留置权人与债务人应当约定留置财产后的债务履行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留置权人应当给债务人六十日以上履行债务的期限,但是鲜活易腐等不易保管的动产除外。债务人逾期未履行的,留置权人可以与债务人协议以留置财产折价,也可以就拍卖、变卖留置财产所得的价款优先受偿。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