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肇事逃逸,交警表示找不到,该怎么办? |
释义 | 肇事逃逸交警应该查缉肇事者,救助可由保险公司或救助基金垫付。肇事逃逸造成犯罪的处罚为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者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肇事逃逸构成要件包括主观过失、直接故意的逃逸行为,主体为任何从事机动车驾驶的人,客体为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及社会交通秩序。根据刑法规定,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有特别恶劣情节者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者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法律分析 一、肇事逃逸交警说找不到怎么办 肇事逃逸交警说找不到的办法是查找肇事者,事实上,对于交管部门来说,应该是查缉肇事者,警察会网上追逃,在救助方面可由保险公司或者救助基金垫付。 法律依据: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三十二条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管辖区域和道路情况,制定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查缉预案。发生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当事人陈述、证人证言、交通事故现场痕迹、遗留物等线索,及时启动查缉预案,布置堵截和查缉。 二、肇事逃逸造成犯罪的怎么处罚 肇事逃逸造成犯罪的处罚如下: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但刑法理论上对“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形成了诸多不同的观点。本书认为,“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心理态度应限于过失,因为交通肇事罪是一种过失犯罪,为保持犯罪构成的纯洁性,其加重构成的心理态度也应是过失。 三、肇事逃逸构成的要件是什么 1.主观方面,行为人造成交通事故主观上是出于过失,逃逸行为是直接故意的。 2.主体方面,为一般主体,任何人只要从事对机动车船驾驶的,均可成为本罪的主体。 3.客观方面,行为人实施了逃逸行为。 4.客体方面,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以及社会交通秩序。 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结语 交通肇事逃逸行为严重损害了社会公共安全和个人权益,应依法严惩。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和《刑法》相关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积极查缉肇事者,保险公司或救助基金可提供救助。对于肇事逃逸犯罪,根据情节轻重,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特别恶劣情节可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更需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交通肇事逃逸的构成要件包括主观过失、直接故意、一般主体和侵犯他人人身、财产安全及社会交通秩序。我们应加强法律宣传,提高道德意识,共同维护交通安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21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九十一条 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十五日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21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一百〇一条 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章 调 查 第三节 交通肇事逃逸查缉 第四十三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管辖区域和道路情况,制定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查缉预案,并组织专门力量办理交通肇事逃逸案件。 发生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立即启动查缉预案,布置警力堵截,并通过全国机动车缉查布控系统查缉。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