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如何在工伤后主动辞职并获得赔偿? |
释义 | 劳动者因工伤辞职,根据工伤涉及的伤残等级,可获得补偿,包括伤残津贴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需先进行工伤认定,再据此要求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金和工伤医疗补助金。 法律分析 劳动者因为工伤而辞职的,想要获得赔偿,可以根据劳动者工伤是否涉及伤残来定。根据伤残等级的不同,用人单位给劳动者的补偿或赔偿有伤残津贴、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因此劳动者辞职前,应当进行工伤认定,然后根据不同的伤残等级,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金和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 拓展延伸 工伤后辞职赔偿:法律规定和应注意的事项 工伤后辞职赔偿涉及到一系列法律规定和应注意的事项。根据相关法律,工伤员工在辞职后仍然有权获得相应的赔偿。首先,工伤员工应及时向雇主提供工伤认定证明和医疗证明,确保工伤事实得到合法确认。其次,根据劳动法规定,工伤员工有权获得工伤赔偿金、医疗费用报销等。在辞职前,工伤员工应与雇主协商,确保赔偿事宜得到妥善处理。同时,工伤员工还应注意保留相关证据和文件,以备后续维权使用。最后,如遇到赔偿纠纷,工伤员工可寻求法律援助或咨询专业律师,以确保自身权益得到维护。总之,工伤后辞职赔偿需要遵守法律规定,细心处理相关事项,以确保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结语 工伤后辞职赔偿需要遵守法律规定,细心处理相关事项,以确保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工伤员工应及时提供认定和医疗证明,确保工伤事实得到确认。根据劳动法规定,工伤员工有权获得赔偿金和医疗费用报销。在辞职前,与雇主协商处理赔偿事宜,并保留相关证据和文件。如有纠纷,可寻求法律援助或咨询律师,维护自身权益。综上所述,工伤后辞职赔偿需谨慎处理,确保合法权益得到维护。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 第三十三条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享受以下待遇:(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一级伤残为24个月的本人工资,二级伤残为22个月的本人工资,三级伤残为20个月的本人工资,四级伤残为18个月的本人工资;(二)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伤残津贴,标准为:一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90%,二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5%,三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0%,四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5%。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三)工伤职工达到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后,停发伤残津贴,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低于伤残津贴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以伤残津贴为基数,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第三十四条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五级、六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五级伤残为16个月的本人工资,六级伤残为14个月的本人工资;(二)保留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难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单位按月发给伤残津贴,标准为:五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0%,六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60%,并由用人单位按照规定为其缴纳应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用人单位补足差额。经工伤职工本人提出,该职工可以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第三十五条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七级伤残为12个月的本人工资,八级伤残为10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伤残为8个月的本人工资,十级伤残为6个月的本人工资;(二)劳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