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认定事实劳动关系所需证据清单 |
释义 | 劳动关系认定需具备以下证据:工资收入证明、工作证、入职登记表、住房公积金、社保缴纳登记证明、考勤记录、证人证言。认定劳动关系需考虑实际存在的劳动行为和当事人的适格性。劳动者需具备劳动权利和行为能力,用人单位需具备劳动权利和行为能力。劳动合同是重要证据,但缺乏合同不影响劳动关系认定。用人单位无法免除对劳动者的义务。 法律分析 1、工资收入证明,如工资表、工资条、工资银行存折等; 2、工作证、工卡; 3、入职登记表、录用通知书、报名表等; 4、住房公积金、社保缴纳登记证明; 5、考勤记录,如考勤表、纸皮打卡记录等; 6、证人证言。 如何认定劳动关系 1、当事人之间实际存在劳动行为。 在判断是否存在劳动行为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是否存在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为劳动者办理、缴纳社会保险的记录;是否存在用人单位对劳动者进行劳动管理的记录;是否存在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提供劳动力的记录。 2、当事人适格,即应具备劳动者主体资格和用人单位主体资格。 根据现行劳动法律法规,作为劳动者,必须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即: (1)达到法定的劳动年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下简称《劳动法》)第15条规定:“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文艺、体育和特种工艺单位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必须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履行审批手续,并保障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2)具有相应的劳动能力。是否具有相应的劳动能力,主要从其健康状况、智力水平、文化技术水平等方面认定。作为用人单位,也必须具备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即国家允许用人单位使用劳动力的限度和要求其提供劳动条件、劳动待遇的限度和能力等。 用人单位应当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证明双方存在劳动关系的一大重要证据。但是职场上,有很多用人单位为了牟利,往往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也给认定劳动关系带来阻碍。此时可以收集证据认定事实劳动关系的存在,那么用人单位也是不能免除对劳动者的义务的。 结语 收集合法的证据,如工资收入证明、工作证、入职登记表等,可以帮助认定劳动关系的存在。劳动者需具备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用人单位也需具备相应资格。劳动合同是认定劳动关系的重要证据,但如未签订,可依据其他证据进行认定。用人单位无权逃避对劳动者的义务。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一章 总 则 第九条 工会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有权参与社会保险重大事项的研究,参加社会保险监督委员会,对与职工社会保险权益有关的事项进行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2021修正):第三章 工会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十一条 工会帮助、指导职工与企业、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签订劳动合同。 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组织进行平等协商,依法签订集体合同。集体合同草案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通过。 工会签订集体合同,上级工会应当给予支持和帮助。 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违反集体合同,侵犯职工劳动权益的,工会可以依法要求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予以改正并承担责任;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争议,经协商解决不成的,工会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提请仲裁,仲裁机构不予受理或者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2021修正):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条 工会对违反本法规定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有权提请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予以处理,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