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立案后抓不到人如何办 |
释义 | 立案后,依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当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如果在逃即抓不到人,公安机关可以依法发布通缉令,采取有效措施,追捕归案。若犯罪嫌疑人在逃超出了自己管辖的地区,应当报请有权决定通缉的上级机关发布通缉令,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追捕。若是属于发现了案件事实,但是不知道具体的犯罪嫌疑人是谁的情况,应当依据已有的线索继续侦查。 一、通缉应当遵循什么样的程序 1、只有县级以上的公安机关有权发布通缉令,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单位、组织和个人都无权发布。人民检察院在办理自侦案件过程中,需要追捕在逃的犯罪嫌疑人时,经检察长批准,有权作出通缉决定后,但仍需由公安机关发布通缉令。 2、各级公安机关发布通缉令时,有范围的限制,在自己管辖的地区以内,可以直接发布通缉令,如果超出自己管辖的地区,应当报请有权决定的上级机关发布。 3、被通缉的对象仅限于依法应当逮捕而在逃的犯罪嫌疑人,包括依法应当逮捕而在逃的和已被逮捕但在羁押期间逃跑的犯罪嫌疑人。 4、通缉令中应写明被通缉人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籍贯、出生地、户籍所在地、居住地、职业、衣着和体貌特征并附被通缉人照片。除了必须保密的事项以外,应当写明发案的时间、地点和简要案情。 5、通缉令发出后,如发现新的重要情况可以补发通报。通报必须注明原通缉令的编号、日期。 二、诈骗罪的主犯跑了怎么办? 诈骗罪主谋跑了应该依法通缉抓捕归案。根据法律规定,如经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发现应当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如果在逃,公安机关能够发布通缉令,采取有效措施,追捕归案。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在自己管辖的地区内,能够直接发布通缉令;超出自己管辖的地区,应当报请有权决定的上级公安机关发布。 诈骗罪人跑了建议直接报警处理。如果对方满足诈骗罪的要件,则就可以立案侦查。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如果具备构成诈骗罪的条件,就属于诈骗罪。 诈骗罪是指违法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适用欺骗方法,骗取他人数额较大财物的行为。行为结构是:行为人有欺骗行为,对方产生或者维持认识错误,对方基于认识错误处分财物,行为人取得财物,对方遭受财产损失。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我国《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第一百五十五条 通缉的条件及程序 应当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如果在逃,公安机关可以发布通缉令,采取有效措施,追捕归案。 各级公安机关在自己管辖的地区以内,可以直接发布通缉令;超出自己管辖的地区,应当报请有权决定的上级机关发布。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