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经济补偿金平均工资是税前还是税后 |
释义 | 是扣除个人所得税以前的工资额,即税前工资,一般根据劳动合同约定的税前工资标准确定。并且如果算税后平均工资,每个职工的纳税情况不一(有的是企业纳税),还有的免税优惠,所以税后平均工资无法计算,也不够准确。 一、内资企业所得税和外资企业所得税的区别: 1、适用税率的不同。内资企业所得税适用的税率是25%;外资企业所得税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是25%。 2、分回的投资收益补税不同。外资企业分回的投资收益不须补税;而内资企业从联营企业分回的利润,如果其所得税税率高于被投资企业的税率需要补税(被投资企业因处于两免三减半的优惠期而导致税率低于投资企业,或者被投资企业处于西部大开发地区或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享受15%的税率则不需要补税)。 3、税前捐赠扣除的规定不同。外资企业通过政府机关或非营利机构进行的公益救济性捐赠可全额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而内资企业则有限额限制。 4、业务招待费扣除标准计算方式不同。外资企业业务招待费税前扣除限额区分销货净额(应征增值税的收入)和业务收入(应征营业税的收入)来分别计算;而内资企业在计算的时候不做区分。 5、广告费和业务招待费税前扣除标准不同。外资企业其发生的广告费和业务招待费可以全额扣除,而内资企业则是限额扣除。 6、工资和福利费税前扣除不同。外资企业的工资可以全额在税前扣除,而现行内资企业税前扣除标准是人均每月2000元(06年7月1日之前是800元);外资企业福利费是在工资总额14%的比例内据实扣除,内资企业福利费则是按照计税工资总额的14%计提。 7、坏账准备税前扣除不同。外资企业除从事信贷、租赁等业务的企业可计提坏账准备(计提比例不超过3%)外,其他企业一般情况下不计提坏账准备,而在实际发生时据实扣除;而内资企业则是可以在税前按照年末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等应收款项的余额计提坏账准备(计提比例不超过0.3%)。 8、税收优惠的不同。外资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比较多,除了生产性外资企业享受"免二减三"的税收优惠外,还有税率、再投资退税等方面的优惠,这些优惠往往是内资企业不享有的优惠政策。 二、劳务费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一)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这里,应该按照应纳税所得额查对应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二)个人提供劳务取得不含税劳务报酬(即税后劳务报酬)所得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个人为企业提供劳务,双方约定的劳务报酬更多情况是一个税后支付额,即企业支付给个人的劳务报酬是个人的税后所得,因此,企业必须将税后所得转换为税前报酬,按照税前报酬列支企业的成本费用,同时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由于劳务报酬在计算个人所得税时的扣除额分段以及应纳税额的加成规定,经过推算得出不含税劳务报酬收入额对应的税率表。 三、税后工资包括五险一金吗 税后工资指的是税前工资扣除五险一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公积金)中的个人交纳部分、个人所得税后,实际到手的工资收入。社会保险中的个人交纳部分、住房公积金中的个人交纳部分是税前列支的。因此,税后工资是多少,公司实际发放的工资就是多少,不需要再另外扣费用,税后工资指的就是实际发放的工资。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的月工资按照劳动者应得工资计算,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劳动者工作不满12个月的,按照实际工作的月数计算平均工资。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