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未在入职一周内签订合同是否违法? |
释义 | 劳动者无论有无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都应支付工资。劳动者有权向劳动管理部门投诉未支付工资的情况。离职时,员工需提前通知单位并结清工资。未签劳动合同离职,可要求经济补偿和双倍工资,补缴社会保险费也可通过法律程序主张。 法律分析 不违法,但应支付相应的工资。 只要劳动者有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服务,无论有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都应该支付劳动者工作报酬,如果用人单位不支付的,劳动者可以到劳动管理部门投诉。 各级劳动行政部门有权监察用人单位工资支付的情况。 入职一周离职有工资。 只要员工付出了劳动,那么员工就有享受劳动报酬的权利。 员工辞职,只需要提前三十天以书面的形式通知单位,试用期提前三天通知单位就可以了,到期直接办理离职手续,并且要求单位结清工资即可。 没有签劳动合同,可以随时离职吗? 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劳动者在入职的时候,用人单位是必须要在用工关系建立之日起一个月内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要是用人单位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签订劳动合同的是属于违法行为,虽然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但是劳动者也是不能随时离职的,劳动者要离职的话是需要提前一个月通知用人单位的。 未签订劳动合同自离怎么算? 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和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向劳动者支付一个月工资(满六个月不到一年的按一个月计算,未满六个月的按照半个月计算)。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从劳动者入职的第二个月开始,按照月工资标准的两倍计算(计算时间最长不超过12个月),支付时需减去期间公司已支付的工资。另外,还可以通过法律程序主张公司为自己补缴劳动关系存续期间的社会保险费。 结语 根据我国的劳动法规定,无论是否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只要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服务,就有权获得相应的工资报酬。如果用人单位未支付工资,劳动者可以向劳动管理部门投诉,并依法要求支付工资。劳动行政部门有权监察用人单位的工资支付情况。员工辞职时,应提前通知单位并结清工资。未签订劳动合同离职,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和双倍工资,并可以通过法律程序要求补缴社会保险费。 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十条【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第十一条【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时劳动报酬不明确的解决】用人单位未在用工的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与劳动者约定的劳动报酬不明确的,新招用的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按照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执行;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的,实行同工同酬。 第八十二条【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第八十三条【违法约定试用期的法律责任】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与劳动者约定试用期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违法约定的试用期已经履行的,由用人单位以劳动者试用期满月工资为标准,按已经履行的超过法定试用期的期间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