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构成肇事逃逸条件有哪些 |
释义 | 构成肇事逃逸有以下条件:1、行为人的交通肇事行为必须达到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程度。2、行为人在逃逸时必须明知自己的行为导致了交通事故的发生,这是行为人的主观认知因素。3、逃逸的目的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问:交通肇事赔偿项目的确定标准是怎样?答:《人身损害赔偿解释》在赔偿项目方面和赔偿标准方面贯彻了全面赔偿的原则。其中赔偿项目方面增加了康复费、后续治疗费两项,并用“残疾赔偿金”代替“残疾者生活补助费”。具体体现在《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17条、第18条的规定:(一)受害人遭受人身损害的赔偿项目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二)受害人因伤致残的赔偿项目除第1项外还包括: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被扶养人生活费,以及因康复护理、继续治疗实际发生的必要的康复费、护理费、后续治疗费。(三)受害人死亡的赔偿项目包括:除第1项费用外,还包括赔偿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死亡补偿费以及受害人亲属办理丧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费、住宿费和误工损失等其他合理费用。(四)受害人或者死者近亲属遭受精神损害的慰抚金。 肇事逃逸的构成条件具体有哪些 交通肇事逃逸应具备的条件: 第一,时间上当事人知道已经发生交通事故; 第二,当事人主观上是为逃避法律责任; 第三,已经离开交通事故现场。 交通肇事逃逸后逃逸的构成条件有哪些? 构成交通肇事逃逸的要件有: (1)肇事人知道自己造成了交通事故,即行为人在逃逸时必须明知自己的行为导致了交通事故的发生。 (2)主观上是为了逃避事故责任,逃避法律的追究; (3)客观上实施了逃离事故现场,不向公安机关报案的行为。 交通肇事后逃逸构成的条件有哪些 交通肇事后逃逸构成的条件有以下这些:1、行为人主观上是为了逃避事故责任,逃避法律的追究的目的;2、客观上实施了逃离事故现场,不向公安机关报案的行为;3、行为人已经构成交通肇事罪,这是前提;4、肇事人知道自己造成了交通事故。 构成酒驾肇事逃逸有哪些 肇事逃逸酒驾嫌疑有: 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行为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 2.行为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在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的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 3.行为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的; 4.行为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给伤者或家属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联系方式后离开医院的。 肇事逃逸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机动车驾驶员在发生交通事故的同时,擅自逃离事故现场,使交通事故所引起的民事、刑事、行政责任无法确定,其目的在于推卸、逃脱责任的行为。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构成有三个方面:1、主观方面即行为人的主观动机,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动机一般是逃避抢救义务以及逃避责任追究。这种动机是积极的心理活动。2、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3、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的空间要素,即该行为是否仅限于“逃离事故现场”。 该内容由 吴彭龄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