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我国对晚育假年龄的规定是什么? |
释义 | 晚育假是指符合晚婚年龄的夫妇在法定三天婚假的基础上增加一周婚假,工资、奖金照发。晚育指女方年满24周岁的初育,享受98天产假。晚婚晚育的标准是男满25周岁、女满23周岁的初婚,女方满24周岁的初育。晚婚晚育享受的待遇包括延长婚假、陪产假和产假,期间工资照发,不影响工龄计算、晋升和调级。 法律分析 一、晚育假 我国《民法典》规定,结婚年龄男方不得早于22周岁,女方不得早于20周岁。现行计划生育政策鼓励晚婚,男年满二十五周岁、女年满二十三周岁的初婚为晚婚。符合晚婚年龄的夫妇,可以在法定三天婚假的基础上增加婚假一周。双方达到双方享受,一方达到一方享受。增加的一周婚假.工资、奖金照发。使用。晚育假期的工资、奖金照发,其奖金额由亨受者所在单位自行规定,但其奖金额不得少于同时期同类人员的平均奖。 二、晚育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草案)》调整了女职工禁忌从事的劳动范围,将女职工生育享受的产假由90天延长至98天。 1、晚育的定义。女年满24周岁的初育为晚育。 2、初育年龄的计算方法,以孩子出生的日期为准。计算公式:初育年龄=孩子出生的日期-母亲出生的日期。 3、注意事项: (1)晚育以女方年龄为准。只要女方初育时年龄已达到24周岁,就属于晚育。 (2)男女双方都必须是初育(第一次生育)。如果男方为再婚并且再婚前取得了较好效果。曾生育过孩子,再婚后女方虽然是初育并且已达到晚育年龄,也不属于晚育。 (3)晚育应大力提倡,主要通过宣传教育方式。规定符合政策生育的夫妻可以获得延长生育假的奖励或者其他福利待遇,删除夫妻应当接受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指导等条款,规定夫妻自主选择避孕节育措施等,有利于更好地保护育龄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权利。 国家对晚婚晚育年龄有规定,男满25周岁,女满23周岁的初婚为晚婚,同时初婚年龄也有一定的计算方法。女子满24周岁的初育为晚育,如果男方为再婚并且再婚前取得了较好效果,曾生育过孩子即使再婚后女方是初育也不属于晚育。对于晚婚晚育国家大力提倡同时也有一定的奖励政策,通过宣传教育方式来达到更好的效果 三、晚婚晚育的标准、鼓励政策? 晚婚晚育享受以下待遇: 1、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双方晚婚的,婚假延长到15天; 2、晚育的给男方陪产假7天; 3、育妇晚育并领取独生子女证的产假延长到135天至180天,由所在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规定; 4、婚假、陪产假、产假期间,按出勤对待,工资照发,不影响工龄计算、晋升、调级。 结语 晚婚晚育政策为晚婚年龄和晚育年龄提供了明确的标准,并通过一系列待遇来鼓励晚婚晚育。晚婚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可享受延长至15天的婚假,晚育的男方可享受7天的陪产假。育妇晚育并领取独生子女证的产假可延长至135天至180天,具体规定由所在单位制定。在婚假、陪产假、产假期间,工资照发,不影响工龄计算、晋升和调级。晚婚晚育政策的实施旨在通过宣传教育和奖励措施,更好地保护育龄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权利。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2021修正):第四章 奖励与社会保障 第二十五条 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可以获得延长生育假的奖励或者其他福利待遇。 国家支持有条件的地方设立父母育儿假。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的决议: 第一条 为了适当地解决职工同亲属长期远居两地的探亲问题,特制定本规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