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有期徒刑缓刑后能构成累犯吗 |
释义 | 根据我国刑法通说和司法实践的通行做法,已满十八周岁的人因故意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并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在缓刑考验期满后五年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不构成累犯。其主要理由是,缓刑只是附条件的不执行原判的刑罚,因此,缓刑考验期满后,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了,而不是刑罚已经执行完毕,故不符合累犯的成立条件。 一、一般累犯是指什么? 一般累犯是指因故意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在刑罚执行或者赦免后五年内再次犯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故意犯罪人。缓刑期间缓刑犯接受调查,不能说是接受刑罚。执行刑罚对缓刑犯来说只是未来的可能。缓刑考试期满不是原刑罚执行完毕,而是原刑罚不再执行。因此,被判处有期徒刑并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在缓刑考试期满后犯新罪,不构成累犯。 二、哪些犯罪嫌疑人属于一般累犯? (1)前罪与后罪都必须是故意犯罪。 如果前后两罪或者其中一罪是过失犯罪,就不成立累犯。这样规定是因为,过失犯罪的有责性,轻于故意犯罪的有责性,过失犯罪人的再犯罪可能性也比较小,过失犯罪事实上也比故意犯罪少得多,而累犯制度的设立以遏制犯罪人再次犯罪为目的,故没有必要对过失犯罪设立累犯制度。 (2)行为主体实施前罪与后罪时,都必须已满18周岁。 犯后罪时不满18周岁的,不得认定为累犯;同样,犯前罪时不满18周岁但犯后罪时已满18周岁的,也不构成累犯。一方面,未成年人容易接受教育改造,不以累犯从重处罚,也足以预防其再次犯罪。另一方面,对未成年人犯罪不以累犯论处,符合我国注重对未成年犯罪人进行保护性教育的刑事政策。 (3)前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后罪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 其中,前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是指法院最后确定的宣告刑为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前罪因为数罪并罚而被宣告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只要其中的故意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也符合成立累犯所要求的“前罪”条件。 (4)后罪发生的时间,必须在前罪所判处的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的5年之内。 据此,犯罪人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5年以后再次犯罪的,不构成累犯,只是酌定量刑情节。旧《刑法》将这种时间条件规定为3年,现行《刑法》改为5年。修改的理由是:在3年以后重新犯罪的仍占相当大的比例;适当延长构成累犯的期间,有利于巩固劳动改造成果; 上述5年的期限,从刑罚执行完毕之日或者赦免之日起计算;对于被假释的犯罪人,应从假释期满之日起计算。由于累犯的成立以前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5年内再犯罪为条件,故被假释的犯罪人在假释考验期内再犯新罪的,被判处缓刑的犯罪人在缓刑考验期内再犯新罪的,以及被判处缓刑的犯罪人在缓刑考验期满后再犯新罪的,都不成立累犯。此外,刑罚执行完毕是指主刑执行完毕,附加刑是否执行完毕不影响累犯的成立。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