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酒驾出车祸,责任如何划分? |
释义 | 饮酒人应自负损失,但共同饮酒人在特定情况下需承担赔偿责任,如强迫性劝酒、明知不能喝仍劝饮、未安全护送醉酒者、未劝阻酒后驾车。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规定醉酒驾驶机动车者将受处罚。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校车超员、危险化学品运输等行为负直接责任。若同时构成其他犯罪,将依较重处罚。 法律分析 多数情况下应由发生人身损害的饮酒人自负损失。但如果亲朋好友在共同饮酒过程中存在以下情节,则共同饮酒人也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以下四种劝酒情形要承担法律责任 1、强迫性劝酒,比如用“不喝不够朋友”等语言刺激对方喝酒,或在对方已喝醉意识不清没有自制力的情况下,仍劝其喝酒的行为; 2、明知对方不能喝酒仍劝其饮酒,比如明知对方身体状况,仍劝其饮酒诱发疾病等; 3、未将醉酒者安全护送,如饮酒者已失去或即将失去对自己的控制能力,神志不清无法支配自身行为,酒友没有将其送至医院或安全送回家中; 4、酒后驾车未劝阻导致发生车祸等损害的,同饮者不仅要对共同饮酒的伙伴承担责任,还要对因事故受害的相对方承担相应的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将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修改为:“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一)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 (二)醉酒驾驶机动车的; (三)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 (四)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 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前款第三项、第四项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拓展延伸 酒后驾车事故责任分配原则及法律解析 酒后驾车事故责任分配原则及法律解析是指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于发生在酒后驾车情况下的交通事故,如何划分责任的一种规则和解释。根据我国法律,酒后驾车是违法行为,严重危害交通安全。在事故责任分配上,通常会考虑酒驾者的血液酒精含量、交通违法行为、事故发生时的情况等因素。责任一般会主要归咎于酒驾者,但也会根据其他参与者的行为和责任程度进行相应分配。法律解析方面,会参考相关法律条文和司法解释,以确保对事故责任的公正裁决。酒后驾车事故责任分配原则及法律解析的目的是保护交通安全,维护社会秩序,减少酒后驾车事故的发生,以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结语 在酒后驾车事故中,责任的分配原则及法律解析起着重要作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酒后驾车是违法行为,严重危害交通安全。通常情况下,责任主要归咎于酒驾者,但也会考虑其他参与者的行为和责任程度进行相应分配。法律解析方面,会参考相关法律条文和司法解释,以确保对事故责任的公正裁决。这一原则和解析的目的在于保护交通安全,维护社会秩序,减少酒后驾车事故的发生,以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21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九十一条 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十五日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章 调 查 第三节 交通肇事逃逸查缉 第四十三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管辖区域和道路情况,制定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查缉预案,并组织专门力量办理交通肇事逃逸案件。 发生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立即启动查缉预案,布置警力堵截,并通过全国机动车缉查布控系统查缉。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21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一百〇一条 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