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劳动合同订立的主体资格是什么含义
释义
    劳动合同的主体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必须具备法律规定的劳动合同主体条件才能签订合同。不具备法定资格的公民和不具有用工权的组织和个人都不能签订劳动合同。
    法律分析
    劳动合同的主体,即劳动法律关系当事人,具体说来就是指“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与其他合同相比较,劳动合同的主体是由法律规定的,具有特定性:一方是劳动者;一方是用人单位。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都要具备法律规定的劳动合同主体条件,才能签订劳动合同。不具有法定资格的公民与不具有用工权的组织和个人都不能签订劳动合同。
    拓展延伸
    劳动合同主体资格的法律要求与限制
    劳动合同主体资格的法律要求与限制是指在劳动合同订立过程中,雇主和劳动者必须符合一定的法律要求和受到一定的法律限制。根据劳动法和相关法规,雇主必须具备法人资格或者个体工商户资格,以及具备合法经营的资质。而劳动者则需要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年满法定劳动年龄,没有违法犯罪记录等条件。此外,法律还对特定人群,如未成年人、孕妇、残疾人等提供了特殊保护。同时,法律也规定了劳动合同的形式要求和内容限制,如合同必须以书面形式订立,必须包含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等。总之,劳动合同主体资格的法律要求与限制旨在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劳动关系的平衡和稳定。
    结语
    劳动合同的主体资格是劳动法律关系的基础,即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法律规定了双方必须具备特定条件才能签订劳动合同。雇主需要有合法经营资质,而劳动者要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和符合法定劳动年龄等条件。此外,法律还对特定人群提供特殊保护。劳动合同主体资格的法律要求与限制旨在保护劳动者的权益,维护劳动关系的平衡和稳定。
    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
    第二条规定,我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简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
    第九十六条规定,事业单位与实行聘用制的工作人员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未作规定的,依照本法有关规定执行。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0 23:5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