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2023年赃款赃物追缴的法律问题概述 |
释义 | 2022年赃款赃物追缴的法律问题主要包括贪污受贿行为与赃款赃物去向的认定关系,国家工作人员为他人谋利的收钱行为的刑事定罪问题以及强化赃款赃物的追缴措施,其中追缴赃款赃物不设时限,一追到底、永不清零,随时发现将随时追缴。 法律分析 2022赃款赃物追缴的法律问题有哪些 一是赃款赃物去向与贪污、受贿故意的认定关系问题。只要是非法获取财物的贪污、受贿行为,不管事后赃款赃物的去向如何,即便用于公务支出或者社会捐赠,也不影响贪污、受贿罪的认定,以此堵住贪污、受贿犯罪分子试图逃避刑事追究的后门。 二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利,“身边人”收钱行为的刑事定罪问题。本着主客观相一致的定罪原则,该行为能否认定国家工作人员构成受贿犯罪,关键看其对收钱一事是否知情及知情后的态度。 此外,特定关系人索取、收受他人财物,国家工作人员知道后未退还或者上交的,应当认定国家工作人员具有受贿故意。 “特定关系人”指的是“与国家工作人员有近亲属、情妇(夫)以及其他共同利益关系的人”。 而对于强化赃款赃物的追缴,刑法第六十四条规定,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返还。 为有效剥夺贪污贿赂犯罪分子的违法所得,尽可能挽回经济损失,贪污贿赂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依法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尚未追缴到案或者尚未足额退赔的违法所得,应当继续追缴或者责令退赔。据此,追缴赃款赃物不设时限,一追到底、永不清零,随时发现将随时追缴。 结语 赃款赃物追缴的法律问题涉及贪污、受贿犯罪的认定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刑事定罪问题。无论赃款赃物去向如何,只要存在非法获取财物的贪污、受贿行为,即使用于公务支出或社会捐赠,也不会影响犯罪认定,以防止犯罪分子逃避刑事追究。对于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为他人谋利并收受贿款的行为,其是否构成受贿犯罪取决于其是否知情并对此持何态度。此外,特定关系人索取、收受财物后未退还或上交,也应认定为受贿故意。为有效剥夺贪污贿赂犯罪分子的违法所得,应依法追缴或责令退赔,追缴赃款赃物不设时限,一追到底、永不清零,随时发现将随时追缴。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五十三条 邮政工作人员私自开拆或者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犯前款罪而窃取财物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八章 侦 查 第九节 辨 认 第二百六十二条 对辨认经过和结果,应当制作辨认笔录,由侦查人员、辨认人、见证人签名。必要时,应当对辨认过程进行录音录像。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八章 侦 查 第十节 技术侦查 第二百六十五条 需要采取技术侦查措施的,应当制作呈请采取技术侦查措施报告书,报设区的市一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制作采取技术侦查措施决定书。 人民检察院等部门决定采取技术侦查措施,交公安机关执行的,由设区的市一级以上公安机关按照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后,交负责技术侦查的部门执行,并将执行情况通知人民检察院等部门。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