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诋毁他人是什么意思,会有什么后果 |
释义 | 诋毁他人的后果严重,包括构成侮辱罪、刑事责任追究等;诋毁和诽谤的区别在于前者是恶意捏造事实,后者是夸大事实;被诋毁名誉人可向法院起诉,法院可判决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能判决支付赔偿金。对于公然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可处以拘留或罚款。 法律分析 一、诋毁他人是什么意思,会有什么后果 诋毁他人的意思是毁谤;污蔑:诋毁别人,抬高自己。多指恶意毁谤、破坏他人的名誉。 诋毁他人的后果:在网上诋毁他人情节严重的,构成侮辱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二、诋毁和诽谤的区别 诽谤与毁谤之间的区别主要前者是恶意捏造事实,后者我们理解为夸大事实。在法律上只有诽谤罪还没有毁谤罪,犯诽谤罪的,情节严重的使他人名誉受损,影响他人生活,对他人精神造成影响的,很有可能坐牢。诽谤是指无中生有,随便说他人坏话,随意毁坏他人名誉;毁谤是指因言语将攻击我的嘲讽话去危害他人名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诽谤罪为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起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起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三、诋毁他人名誉怎么处理 被诋毁名誉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判决行为人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如果给被诋毁名誉人造成实际损失的,可以判决支付赔偿金。害自然人人身权益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侵害自然人具有人身意义的特定物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如果在公共场所公然侵害他人名誉的,属于违反治安管理的违法行为,由公安机关根据具体情节予以治安处罚。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结语 诋毁他人是恶意毁谤、破坏他人名誉的行为。在网上诋毁他人可能构成侮辱罪,涉及刑事责任。诽谤与毁谤有区别,前者是恶意捏造事实,后者夸大事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诽谤罪可处以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被诋毁名誉人可向法院起诉,法院可判决行为人停止侵害、消除影响,并赔礼道歉。如造成实际损失,可判决支付赔偿金。公然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可处以拘留或罚款。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二章 犯罪 第一节 犯罪和刑事责任 第十四条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二章 犯罪 第一节 犯罪和刑事责任 第十三条 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二章 犯罪 第四节 单位犯罪 第三十条 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