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醉驾导致死亡的刑事责任如何认定? |
释义 | 醉驾致人死亡的刑罚分为三种情况:未逃逸的判三年以下,逃逸或有特别恶劣情节的判三年以上七年以下,逃逸致人死亡的判七年以上。醉驾本身构成危险驾驶罪,可处罚金或拘役。 法律分析 1、醉驾后致人死亡未逃逸的,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醉驾肇事致人死亡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3、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醉驾本身构成危险驾驶罪,可依法处罚金或拘役 拓展延伸 醉驾致死:法律如何界定刑事责任? 醉驾致死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法律对其刑事责任的界定十分重要。根据我国刑法相关规定,醉驾致人死亡属于过失致人死亡罪,需要满足两个基本要素:一是行为人酒后驾驶机动车,二是因此发生交通事故,导致他人死亡。在认定刑事责任时,需要考虑行为人的主观故意和过失程度。如果行为人明知酒后驾驶危险,且对可能造成的后果漠视或者不顾,属于故意犯罪,将承担更重的刑事责任。如果行为人未能预见交通事故可能导致他人死亡,但应当预见并能够预见的,属于过失犯罪,刑事责任相对较轻。法律对醉驾致死的刑事责任界定明确,旨在维护交通秩序和保护人民生命安全。 结语 醉驾致死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法律对其刑事责任的界定十分重要。根据我国刑法相关规定,醉驾致人死亡属于过失致人死亡罪,需要考虑行为人的主观故意和过失程度。法律对醉驾致死的刑事责任界定明确,旨在维护交通秩序和保护人民生命安全。 法律依据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第四章 行政强制措施适用 第三十五条 车辆驾驶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对其检验体内酒精含量: (一)对酒精呼气测试等方法测试的酒精含量结果有异议并当场提出的; (二)涉嫌饮酒驾驶车辆发生交通事故的; (三)涉嫌醉酒驾驶的; (四)拒绝配合酒精呼气测试等方法测试的。 车辆驾驶人对酒精呼气测试结果无异议的,应当签字确认。事后提出异议的,不予采纳。 车辆驾驶人涉嫌吸食、注射毒品或者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麻醉药品后驾驶车辆的,应当按照《吸毒检测程序规定》对车辆驾驶人进行吸毒检测,并通知其家属,但无法通知的除外。 对酒后、吸毒后行为失控或者拒绝配合检验、检测的,可以使用约束带或者警绳等约束性警械。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二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21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九十九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一)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暂扣期间驾驶机动车的; (二)将机动车交由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暂扣的人驾驶的; (三)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 (四)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百分之五十的; (五)强迫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机动车安全驾驶要求驾驶机动车,造成交通事故,尚不构成犯罪的; (六)违反交通管制的规定强行通行,不听劝阻的; (七)故意损毁、移动、涂改交通设施,造成危害后果,尚不构成犯罪的; (八)非法拦截、扣留机动车辆,不听劝阻,造成交通严重阻塞或者较大财产损失的。 行为人有前款第二项、第四项情形之一的,可以并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有第一项、第三项、第五项至第八项情形之一的,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