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法律主观: 民事案件与刑事案件的区别是,民事案件更多的是涉及个体利益,而刑事案件更多的是涉及的是社会利益。在民事案件中,无论是合同纠纷、侵权纠纷,一般涉及的是个体利益,在刑事案件中,一般涉及的是社会利益,如盗窃罪,不仅侵犯了个人的财产所有权,刑法中更多考量的是盗窃行为对整个社会中所有权秩序的侵犯。涉及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一般来说都具有一定的社会危险性,破坏了社会秩序及有可能给整个社会的利益带来更多的伤害,所以通常情况下,司法都是主动干预的。但是有五类公诉案件存在例外。我国刑法第98条明确规定:“本法所称告诉才处理,是指被害人告诉才处理。如果被害人因受强制、威吓无法告诉的,人民检察院和被害人的近亲属也可以告诉。”我国刑法第18条第三款规定,自诉案件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自诉案件包括:被害人告诉才处理的案件;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这灰类案件涉及的主要是一些较轻的犯罪,特别是发生在家庭、亲友之间的犯罪。根据我国刑法第246条、257条、260条、270条的规定,侮辱罪、诽谤罪、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虐待罪、侵占罪五类案件属于告诉才处理的案件。由于此类案件中的被害人与侵害行为人往往有亲属关系,或在一起共同生活,或有其他的密切关系;犯罪性质及情节也不算严重,对这些犯罪的追究以及对犯罪行为的处理往往会直接涉及和影响被害人的利益及情感。因此,是否提起刑事诉讼,法律规定了被害人有选择的权利。被害人不告诉,人民法院不予追究。即使其诉讼到法院后,在宣判之前,仍可撤回告诉。但是,如果被害人因受到强制、威吓无法告诉的,人民检察院和被害人的近亲属也可以告诉。所谓“受强制威吓”,是指被害人被限制了自由或受到暴力控制等而不能或不敢告诉。被害人的近亲属是指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丈夫、妻子、父母、儿女、同胞兄弟姐妹。被害人是未成年人、无行为能力人或限制行为能力人不能亲自告诉的,其近亲属也可代为告诉。刑法中关于告诉才处理的规定,是从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家庭及社会稳定为出发点,以被害人的意愿为前提的,这是我国刑法的一大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