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劳动争议是否可以直接起诉? |
释义 | 劳动者可绕过劳动仲裁程序,直接向法院起诉拖欠工资争议。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若劳动者以用人单位的工资欠条为证据,诉讼请求仅涉及拖欠劳动报酬争议,可视为普通民事纠纷,无需经过仲裁程序。劳动者有权直接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诉讼,维护自身权益。 法律分析 依据我国劳动争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劳动争议,依法应先进行劳动仲裁前置程序,对仲裁结果不满,劳动者有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权利。 但不是所有的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都必须走劳动仲裁前置程序。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三条规定,“劳动者以用人单位的工资欠条为证据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诉讼请求不涉及劳动关系其他争议的,视为拖欠劳动报酬争议,按照普通民事纠纷受理”。根据该条规定我们可知,如果用人单位拖欠劳动者劳动报酬,并向劳动者出具了欠条,如果劳动者仅依据该借条主张工资的话,即便该争议属于劳动争议,但劳动者有权不经过仲裁前置程序,直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拓展延伸 劳动争议解决的途径和程序 劳动争议解决的途径和程序通常涉及以下步骤:首先,当劳动争议发生时,双方应尽力通过协商解决。如果协商失败,可以考虑提交给劳动争议调解机构进行调解。调解不成功的话,双方可以选择提起诉讼,将争议提交给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法院处理。在仲裁或诉讼过程中,双方需要提供证据支持自己的主张。仲裁机构或法院会听取双方的陈述和证据,并作出裁决。裁决可能包括赔偿、解雇恢复、合同解除等。如果任何一方对裁决不满意,还可以提起上诉。总之,劳动争议解决的途径和程序是一个逐步的过程,旨在公正、公平地解决双方的争议。 结语 根据我国劳动争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劳动争议,应先进行劳动仲裁前置程序,对仲裁结果不满,劳动者有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权利。然而,并非所有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都需走劳动仲裁前置程序。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若劳动者以用人单位的工资欠条为证据直接起诉,且诉讼请求仅涉及拖欠劳动报酬争议,可按普通民事纠纷受理,无需劳动仲裁前置程序。劳动争议的解决途径和程序通常经过协商、调解、仲裁或诉讼等步骤,旨在公正、公平地解决双方的争议。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三条 劳动者以用人单位的工资欠条为证据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诉讼请求不涉及劳动关系其他争议的,视为拖欠劳动报酬争议,按照普通民事纠纷受理。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