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法律分析:职务犯罪是指在担任公职人员或者依法管理、监督、审查某种事务的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或者以其他非法方法,侵吞、骗取或者毁灭公共财物、集体财物或者他人财物,或者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等行为,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行为。职务犯罪定罪后,会影响个人的资格认证。比如,在担任公务员、律师等职业时,需要进行资格认证,而职务犯罪的定罪记录会成为认证时的不良记录,影响个人的资格认证。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公务员、律师、公证人、会计师、工程师、医师、药师、教师、新闻工作者等职业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集体财产或者他人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较轻的,处罚金。”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公务员法》第四十二条规定:“担任公务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予以撤职、开除或者解聘:(一)违反宪法和法律;(二)违反职业道德,损害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集体利益;(三)严重失职,致使本职工作不能完成;(四)患有影响本职工作的疾病,不能胜任工作;(五)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第二十三条规定:“违反宪法、法律、行政法规,违反职业道德或者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行政责任而不履行的,律师协会应当依法给予警告、严重警告、暂停或者终止会员资格的纪律处分。” 4.《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第六十一条规定:“在律师行业内实行“一票否决”制度。在律师事务所、律师公职机构等单位招收实习律师、聘用执行律师或者任职负责人员时,对有过刑事犯罪、违反职业道德、被行政处罚或者被吊销执业证书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的人员,应当实行“一票否决”制度。”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十八条规定:“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学校应当对其进行处理:(一)违反宪法、法律、法规;(二)有违法违纪行为;(三)严重失职,致使其职责不能履行;(四)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