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遵守法律和社会公德的原则是什么 |
释义 | 遵守法律、尊重社会公德原则的规定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一、合同订立的原则具体内容有哪些 合同订立的原则具体内容有: 1、平等原则是指地位平等的合同当事人在充分协商达成协议的前提下订立合同的原则; 2、自愿原则,民事活动除法律强制性规定外,由当事人自愿约定; 3、公平原则要求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公平合理; 4、诚实信用原则要求当事人在订立合同的全过程中诚实信用,不得有欺诈或其他违反诚实信用的行为; 5、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二、字怎样能上户口 可以。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姓名决定权,也称命名权,即自然人决定采用何种姓、名、及其组合的权利。自然人的命名权在出生后由户主、亲属、抚养人、或者邻居行使,但这并不影响具备命名能力后的姓名。所以,莯字可以上户口,公民行使姓名权应当遵守民法典的规定,即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三、作为公民应该承担哪些社会责任 作为公民应承担以下社会责任: 1、用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精神激发社会责任感; 2、从远大理想着眼,从养成教育入手,培养社会责任感; 3、以诚信做人的要求,督促社会责任感的树立; 4、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正确的社会责任感; 5、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社会责任感向高境界发展; 6、艰苦奋斗,艰苦创业。 公民的基本义务是指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必须遵守和应尽的根本责任具体如下: 1、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 2、遵守宪法和法律; 3、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4、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5、依法纳税; 6、其他义务。 公民应该承担的义务: 1、履行兵役的义务; 2、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的义务; 3、保护国防设施的义务; 4、保守国家军事机密的义务; 5、接受国防教育的义务; 6、支持和协助国防活动的义务。 公民义务是指权利主体应当作出或者不作出一定行为的约束,如享有一定权利的公民或法人依法应负的责任。公民义务是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之一,要依靠国家的强制力(法律的或行政的)来保证履行。任何一项权利必有相应的义务,在法律上以明示(如义务性规范、禁止性规范),或者默示(如授权性规范)的形式予以规定。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十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五十一条 饲养动物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妨碍他人生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 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