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司法调解制度的含义 |
释义 | 司法调解是法院在审理案件时,由法院主持,当事人平等协商,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的活动。它在民事诉讼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在刑事和行政诉讼中也有潜力扩大应用。司法调解的优势在于调解人员素质高、程序规范且法律效力高。然而,不足之处在于审判人员可能忽视调解的自愿原则,导致调解不公平,同时现行民诉法对调解设置了障碍,不利于提高办案效率和减少诉讼成本。 法律分析 司法调解又称法院调解、诉讼调解,是指法院在审理各类案件时,由法院主持,当事人平等协商,达成协议,从而解决纠纷所进行的活动。在民事诉讼中,司法调解是法院解决民事纠纷的一种重要方式,对民事案件的审理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司法调解是有条件适用的,但适用范围有望逐步扩大。 司法调解的优势: 1、调解人员的法律素质高,主持调解的法官具有专业的法律知识和丰富的审判经验; 2、调解程序规范,诉讼法中一整套回避制度、举证制度等,调解法官都能熟练地运用到调解程序中去; 3、调解的法律效力高,当事人对司法调解的认同度高。 司法调解的不足: 1、调审结合的模式往往使同一审判人员兼作调解法官和裁判法官,法官为了提高办案效率,规避诉讼风险,在审理案件时往往会忽视调解的“自愿”原则,容易导致以压促调、以判促调、久调不决,从而损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2、现行民诉法中规定司法调解要遵循“查明事实,分清是非”的原则,混淆了判决与调解的界限。调解是当事人行使处分权、根据双方合意达成的一种诉讼契约,只要不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不损害国家、集体和第三人的合法利益,就应当允许并赋予其法律效力。但现行民诉法却将调解与裁判一样设置了同样的前提条件,这为法官根据具体案情选择不同的诉讼阶段进行调解设置了障碍,不利于办案效率的提高和诉讼成本的减少。 结语 司法调解是法院在审理各类案件时,通过当事人平等协商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的重要方式。调解人员具备高法律素质和丰富的经验,调解程序规范,法律效力高,得到当事人的认同。然而,调审结合模式可能导致忽视调解的自愿原则,损害当事人权益。此外,现行法律对调解的限制也限制了调解的发展。因此,应加强调解的规范,保护当事人权益,提高办案效率,减少诉讼成本。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 第五条 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负责指导全国的人民调解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负责指导本行政区域的人民调解工作。 基层人民法院对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进行业务指导。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