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我国立法上精神损害赔偿适用范围及
释义
    【精神损害赔偿】我国立法上精神损害赔偿适用范围及特点 目前,我国立法上规定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主要有:1、《民法通则》第120条规定:“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损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第10条第四款:“公民、法人因名誉权受到侵害要求赔偿的,侵权人应赔偿侵权行为造成的经济损失;公民并提出精神损害赔偿要求的,人民法院可根据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权行为的具体情节、给受害人造成精神损害的后果等情况酌定。”这是我国法律中首次明确使用权精神损害的法律术语。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侵害他人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人身自由权等人格权,给他人造成精神损害的;第二条:侵犯监护身份权非法使被监护人脱离监护,给监护人造成精神损害的;第三条:侵害死者人格权或非法利用、侵害遗体、遗骨给死者近亲属造成精神损害的;第四条:灭失或毁损他人具有人格象征意义的特定纪念物品而造成精神损害。 4、《婚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的重婚、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四种情形,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这里的损害赔偿既包括物质损害赔偿,也包括精神损害赔偿。 综上,可以看出我国精神损害赔偿适用范围比较狭小,立法上精神损害赔偿的权利客体特点:第一、对于由财产受损而导致的精神损害只限于灭失或毁损他人具有人格象征意义的特定纪念物品这一种情况。第二、对于非财产导致的精神损害,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基于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受损即附带性的精神损害,另一种是非附带性的精神损害,仅限于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人身自由权等人格权。从基于亲权关系的精神损害赔偿来看, 只规定了重婚、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以及侵犯监护身份权非法使被监护人脱离监护这五种情况可以获得精神损害赔偿,而其他情形即使受到严重的精神损害,也不能依法得到救济。 电话咨询律师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0 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