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是否实行公开审理制度? |
释义 | 不公开审理是指根据法律规定或正当事由,人民法院对案件不进行公开审理的司法制度。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85条,未满18周岁的被告人案件不公开审理。但若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同意,学校和未成年人保护组织可派代表到场。因此,未成年人案件是否公开审理取决于开庭时犯罪嫌疑人的年龄,如16岁犯罪,18岁开庭,则应公开审理。 法律分析 不公开审理。 不公开审理是指人民法院在进行诉讼活动时,根据法律规定或者其他正当事由,对案件不进行公开审理的司法审判制度。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八十五条 审判的时候被告人不满十八周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但是,经未成年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同意,未成年被告人所在学校和未成年人保护组织可以派代表到场。 因此未成年人案件是否公开审理是按照开庭审理时的该犯罪嫌疑人的年龄进行区分的。举例,某人犯罪时16岁,开庭审理时18岁,那么就应该公开审理。 拓展延伸 未成年犯审理是否应当对外公开? 未成年犯审理是否应当对外公开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支持者认为公开审理能够增加司法透明度,保障公众知情权,监督司法公正性,并倡导对未成年犯进行教育和警示。然而,反对者则担心公开审理可能对未成年犯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侵犯其隐私权,甚至导致社会对其产生偏见。在权衡利弊时,应综合考虑案件性质、未成年犯的心理和发展状况、社会影响等因素。因此,是否应当对外公开审理未成年犯,需要在平衡公共利益与保护未成年犯权益之间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确保司法公正与个人隐私的均衡发展。 结语 未成年犯审理是否应当对外公开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支持者认为公开审理能够增加司法透明度,保障公众知情权,并倡导对未成年犯进行教育和警示。然而,反对者则担心公开审理可能对未成年犯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侵犯其隐私权。在权衡利弊时,应综合考虑案件性质、未成年犯的心理和发展状况、社会影响等因素。因此,是否应当对外公开审理未成年犯,需要在平衡公共利益与保护未成年犯权益之间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确保司法公正与个人隐私的均衡发展。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一章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 第二百八十五条 审判的时候被告人不满十八周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但是,经未成年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同意,未成年被告人所在学校和未成年人保护组织可以派代表到场。 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安全法:第五章 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 第六十九条 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的政府信息公开,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18修正):第三章 国家机构 第八节 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第一百三十条 人民法院审理案件,除法律规定的特别情况外,一律公开进行。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