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法律分析: 隐藏行为其法律性质属于意思表示不一致,但又与真意保留、虚假行为等意思表示不一致具有不同的特征,是当事人刻意地用意思表示不一致的方法,将其真实意思隐藏起来,故意用虚假行为予以掩盖。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当事人为了规避法律,实现其追求非法目的的行为,在形式上采用另一种合法的法律行为掩盖其非法目的的法律行为。它属于隐藏行为的一种,并不是隐藏行为的全部。 虚伪表示背后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体现了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原则上不应否定其效力;但是隐藏行为的效力最终如何,仍然应当根据该行为自身的效力要件予以判断,不宜不加限制地一律承认其效力。故在同时存在虚伪表示与隐藏行为时,虚伪表示无效,隐藏行为并不因此无效,其效力如何,应当依据有关法律规定处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百一十二条 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