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赡养老人的法律程序是什么? |
释义 | 子女不赡养老人起诉需要经过以下法律程序:准备身份证件和起诉状,到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立案;经法院审查通过后立案;收到开庭通知后参加庭审;依法调解,如调解无效则进行审理;庭审后由法院进行判决。相关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23条和第124条。 法律分析 子女不赡养老人起诉需要经过下列法律程序: 1、当事人准备齐身份证件、起诉状以及副本到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立案庭立案; 2、人民法院审查通过的,予以立案; 3、收到开庭通知书后,按期参加庭审; 4、依法调解,调解无效的,进行审理; 5、在法庭进行审理后,由法院依法进行判决。子女不赡养老人起诉需要走什么法律程序的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三条 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第一百二十四条 起诉状应当记明下列事项: (一)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 (二)被告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等信息; (三)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 (四)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拓展延伸 赡养老人的法律程序和权益保障 赡养老人的法律程序和权益保障是指在社会中对于赡养年迈的父母或其他老年亲属的法律规定和相关程序。根据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法律,赡养老人的程序可能包括法律文件的起草、申请、审批和执行等步骤。这些程序旨在确保老人能够得到适当的照顾、经济支持和医疗保障。同时,权益保障方面,法律通常规定了老人的权利,如生活质量、人身安全、财产保护等。此外,一些国家还设立了相关机构或部门,负责监督和保障老人的权益。赡养老人的法律程序和权益保障的目的是为了保障老年人的尊严和福祉,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结语 子女不赡养老人起诉需要经过法律程序,包括准备身份证件、起诉状及副本,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立案,经审查通过后立案。收到开庭通知后,按期参加庭审,进行调解,若调解无效则进行审理。法庭审理后,法院将依法作出判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23条和第124条,起诉应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记明原告、被告的相关信息,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提供证据和证人信息。赡养老人的法律程序和权益保障旨在确保老人得到适当照顾和支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一章 总 则 第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对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和敬老、养老、助老成绩显著的组织、家庭或者个人,对参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老年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七章 参与社会发展 第六十六条 国家和社会应当重视、珍惜老年人的知识、技能、经验和优良品德,发挥老年人的专长和作用,保障老年人参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七章 参与社会发展 第六十七条 老年人可以通过老年人组织,开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