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一万如何判挪用公款罪? |
释义 | 根据《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规定,挪用公款属于刑事责任,但根据数额和行为性质的不同,刑罚也有所不同。挪用公款1万元以下,未从事非法活动,不构成立案标准,不负刑事责任。但若挪用公款1万元以上,并从事非法活动或进行营利活动,则应立案追究刑事责任。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且不退还的,将面临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 法律分析 挪用公款1万,如果没有从事非法活动,未达到立案标准,不负刑事责任。进行非法活动数额在1万元以上,进行营利活动属于“数额较大”,应予以立案。 根据《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拓展延伸 挪用公款罪的定罪要件及量刑标准 挪用公款罪的定罪要件及量刑标准是指在刑事审判中,对于涉及挪用公款的犯罪行为,法院会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来判断是否构成挪用公款罪以及如何量刑。挪用公款罪的定罪要件包括:一是必须有公款存在,即具有公共财政资金性质的款项;二是必须有挪用行为,即将公款用于非法目的或私人使用;三是必须有主观故意,即明知是公款且故意进行挪用。量刑标准则根据挪用公款的数额、情节严重程度、犯罪动机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挪用公款罪的最高刑罚可达无期徒刑,并可处以罚金。因此,在审判中,法院会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评估,依法判决量刑。 结语 挪用公款罪是一项严重的犯罪行为,根据《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的规定,对于挪用公款的行为,法律有明确的定罪要件和量刑标准。如果挪用公款数额较小且未从事非法活动,不会负刑事责任。但若挪用公款数额较大且进行非法活动或营利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且不退还,将面临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甚至无期徒刑的处罚。在刑事审判中,法院将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量相关因素,依法判决量刑。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归个人使用的,从重处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