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砸坏别人的车玻璃被拘留后还要赔偿吗?如果不赔偿被上诉构成犯罪吗 |
释义 | 砸别人车玻璃可能会被拘留15天并罚款1000元以下,但具体处罚还需根据行为情节严重程度而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随意殴打他人、追逐、拦截、辱骂他人、强拿硬要或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以及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等行为都可能被视为寻衅滋事或故意损毁公私财物,最高可处15日行政拘留,并处罚款。因此,砸别人车玻璃属于违法行为,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法律分析 砸别人车玻璃就涉嫌寻衅滋事或故意损毁公私财物。如公安机关认定属于寻衅滋事违法行为,最高可处15日行政拘留,可以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如公安机关认定属于故意损毁公私财物违法行为,最高可处15日行政拘留,可以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 所以一般来说,砸别人车玻璃会被拘留15天,而且不仅仅是拘留那么简单,还会进行1000元以下的罚款,需要注意的是,如这个行为带来了严重的后果的话,处罚会更为严重。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 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二)追逐、拦截、辱骂他人,情节恶劣的; (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 (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拓展延伸 寻衅滋事or故意损毁,车玻璃砸伤的处罚分别是? 根据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和《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规定,寻衅滋事和故意损毁他人财物的行为都会受到处罚。而针对车玻璃砸伤的处罚,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规定,驾驶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后,对他人造成损害的,由机动车驾驶人承担赔偿责任。同时,《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二条规定,故意损毁他人财物的,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然而,《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第一款规定,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因此,若车玻璃砸伤他人导致其受伤,则需要根据具体行为和损失情况来判断是否构成故意损毁他人财物或殴打他人。若构成故意损毁他人财物,则可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二条规定处罚;若构成殴打他人,则可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第一款规定处罚。 在实际司法审判中,具体处罚还需根据案件的事实和证据来进行判断。对于车玻璃砸伤他人导致其受伤的情况,驾驶员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结语 砸别人车玻璃不仅会涉嫌寻衅滋事或故意损毁公私财物,而且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随意殴打他人、追逐、拦截、辱骂他人、强拿硬要或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以及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等行为都会受到刑罚。因此,我们应该遵守法律法规,不要进行任何破坏社会秩序和公私财物的行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21修正):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六十四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尚不构成犯罪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警告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指使或者强令他人违反消防安全规定,冒险作业的; (二)过失引起火灾的; (三)在火灾发生后阻拦报警,或者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及时报警的; (四)扰乱火灾现场秩序,或者拒不执行火灾现场指挥员指挥,影响灭火救援的; (五)故意破坏或者伪造火灾现场的; (六)擅自拆封或者使用被消防救援机构查封的场所、部位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21修正):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七十一条 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消防救援机构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有下列行为之一,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处分: (一)对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消防设计文件、建设工程、场所准予审查合格、消防验收合格、消防安全检查合格的; (二)无故拖延消防设计审查、消防验收、消防安全检查,不在法定期限内履行职责的; (三)发现火灾隐患不及时通知有关单位或者个人整改的; (四)利用职务为用户、建设单位指定或者变相指定消防产品的品牌、销售单位或者消防技术服务机构、消防设施施工单位的; (五)将消防车、消防艇以及消防器材、装备和设施用于与消防和应急救援无关的事项的; (六)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行为。 产品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等其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在消防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处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二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一百三十九条 违反消防管理法规,经消防监督机构通知采取改正措施而拒绝执行,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