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离婚析产后可以立即买房吗 |
释义 | 我国的民法典规定,通常情况下,只要符合购房条件,是可以马上买房的。现在有夫妻想假离婚买房。但是,法律上是没有假离婚这说法的,只要双方依法办完离婚手续,婚姻关系就已解除,所以假离婚的法律后果和真离婚一样。假离属于欺诈行为,如确有证据证明是假离婚,那法律就不会保护已获得的按揭贷款购房资格。 一、怎样才能证明假离婚 事实上,法律上并不存在“假离婚”的说法。只要是在民政局登记离婚,领取了合法的离婚证,法律上就认为是真离婚。通过法院诉讼取得的离婚判决书和离婚调解书也具有同样的效力。除非有证据离婚证本身就是没有登记的、伪造的,或者判决书、调解书本身也是伪造的,这才是假离婚。但是伪造或变造离婚证、民事判决书或民事调解书都是违法犯罪行为,涉嫌构成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 可见,所谓的“假离婚”最常见的后果是假戏真做,而且有触犯刑法的风险。 二、男人为女人买房做假离婚生活有哪些风险? 当事人在“假离婚”期间买房的风险是: 若房产是在“假离婚”期间购置并取得房产证的,应属于一方个人财产。 因为,我国法律上并没有“假离婚”的说法,离婚的方式只有两种:一是协议离婚,到婚姻登记处办理;二是诉讼离婚,到法院按法律程序处理。 一旦婚姻关系依法解除,则法律上与真离婚产生一样的法律效果。 三、假离婚能逃避债务吗? “假离婚”是指夫妻双方为了满足一方或者双方的某种需求,一致同意办理离婚手续,并且同时商定,在目的达到后再办理复婚手续。“假离婚”伴随着房屋拆迁、购买二套房、逃避夫妻债务、解决孩子上学等问题而产生。夫妻共同债务是指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或者双方为维持共同生活的需要,或出于为共同生活目的从事经营活动所负的债务。我国法律并不存在所谓“假离婚”之说,只要双方办理了离婚手续,就是真离婚。双方一旦离婚,当事人可能会面临情感和法律的双重风险。因为离婚时,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应共同偿还。利用假离婚不仅逃避不了债务,如果存在隐匿财产或者逃避强制执行等行为,严重者可能面临法律制裁。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继续做好 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的通知》第二条规定, 继续严格执行商品住房限购措施。已实施限购措施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省会城市,要在严格执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2011〕1号)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现行住房限购措施。限购区域应覆盖城市全部行政区域;限购住房类型应包括所有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购房资格审查环节应前移至签订购房合同(认购)前;对拥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非当地户籍居民家庭、无法连续提供一定年限当地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当地户籍居民家庭,要暂停在本行政区域内向其售房。住房供需矛盾突出、房价上涨压力较大的城市,要在上述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从严调整限购措施;其他城市出现房价过快上涨情况的,省级人民政府应要求其及时采取限购等措施。各地区住房城乡建设、公安、民政、税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要建立分工明确、协调有序的审核工作机制。要严肃查处限购措施执行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对存在规避住房限购措施行为的项目,要责令房地产开发企业整改;购房人不具备购房资格的,企业要与购房人解除合同;对教唆、协助购房人伪造证明材料、骗取购房资格的中介机构,要责令其停业整顿,并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情节严重的,要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