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未签订合同劳动仲裁申请规定 |
释义 | 没有签订合同也可以申请劳动仲裁。法律保障了劳动者即使没有足够证据或劳动合同,仍有权申请劳动仲裁。用人单位未签订劳动合同,可以通过工资支付凭证、社保缴纳记录、工作证、服务证、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以及考勤记录等证明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当事人可通过调解、仲裁和诉讼等途径解决劳动争议。 法律分析 没有签订合同可以申请劳动仲裁。法律并没有因证据不足或者没有劳动合同而剥夺申请劳动仲裁的权利。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可以通过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工作证”、“服务证”、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以及考勤记录等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五条 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拓展延伸 劳动仲裁程序及未签订合同的影响 劳动仲裁程序及未签订合同的影响是指在劳动纠纷中,当双方未签订正式合同时,劳动仲裁程序将产生一系列的影响。首先,未签订合同可能导致劳动关系的不确定性,使得仲裁程序更加复杂。其次,未签订合同可能导致劳动权益的保护存在难度,双方在争议解决过程中需要提供更多的证据来证明其权益。此外,未签订合同可能影响劳动仲裁的时效性,延长案件的审理时间。因此,为了避免这种影响,劳动双方在雇佣关系建立时应尽早签订合同,并明确约定双方的权益和责任,以确保劳动仲裁程序的顺利进行。 结语 劳动仲裁程序对于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纠纷具有重要意义。尽管缺乏合同,但法律并未剥夺申请劳动仲裁的权利。通过提供工资支付凭证、社保费记录、招用记录、考勤记录等证据,可以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然而,未签订合同可能导致劳动关系的不确定性、权益保护难度增加以及时效性延长。因此,双方应尽早签订合同,明确权益和责任,确保劳动仲裁程序的顺利进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一章 总则 第九条 【劳动监察】用人单位违反国家规定,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拖欠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的,劳动者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劳动行政部门应当依法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一章 总则 第二条 【适用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章 附则 第五十四条 【本法生效时间】本法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