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交通事故后逃逸的构成要件 |
释义 | 1、主观方面 主观方面是行为人的主观动机,交通事故后逃逸的动机一般是逃避救助义务和逃避责任 2、客观方面 交通事故后逃逸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从刑法理论的角度来看,确定犯罪人是否构成犯罪的最直接方式是确定行为的客观方面。行为人以前的行为没有违反交通运输管理规定,或者虽有交通违章,但违章与结果没有因果关系,或者行为人只对交通事故中的相同或次要责任负责,或者交通行为的结果不符合交通事故基本罪的定罪标准,或者只有一人在事故负全部责任或主要责任的情况下受重伤,但他没有在《解释》规定的情况下酒后驾驶、无证驾驶或无证驾驶,即使该行为在人员事故后有逃逸行为,也不能视为交通事故后逃逸。 3、逃逸后 交通事故后逃逸行为的空间要素,即该行为是否仅限于“逃离事故现场”,虽然肇事人在交通事故后没有逃离现场(其中一些人无法逃脱),但他害怕在将伤者送往医院或等待交警部门处理后逃跑。虽然主观和客观方面都与交通事故后逃逸行为的构成相一致,但他也应该受到法律的严惩 一、交通事故逃逸撤案还处罚吗 交通肇事逃逸,构成交通肇事罪的,不予撤诉。不构成交通肇事罪的,还应当处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身不得重新领取机动车驾驶证。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零一条: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二、交通肇事逃逸事故责任怎么认定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对于逃逸当事人的责任可以有以下几种认定结果: (1)事故因当事人逃逸,而无法认定当事人责任的场合,无论事故各方的实际责任如何,均推定逃逸方承担全部责任; (2)事故一方当事人逃逸,事故的认定结果是双方均无责任,即意外事故,也要由逃逸方承担全部责任; (3)事故一方当事人逃逸,事故的认定结果是逃逸方有安全违法行为或驾驶有错误,他方没有过错,逃逸方负全责 (4)事故一方当事人逃逸,事故的认定结果是事故当事人双方均有责任,在确定过错比例的基础上适当减轻逃逸方的责任。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