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执行死刑前停止执行的情形都有什么
释义
    这段内容描述了人民法院在对犯罪分子执行死刑之前停止执行的情形。这些情形包括:在执行前发现判决错误的;罪犯正在怀孕;在执行前罪犯揭发重大犯罪或者有其他重大立功表现,可能需要改判的。
    法律分析
    人民法院在对犯罪分子执行死刑之前停止执行的情形一般包括:
    1、在执行前发现判决错误的;
    2、罪犯正在怀孕;
    3、在执行前罪犯揭发重大犯罪或者有其他重大立功表现,可能需要改判的。
    拓展延伸
    哪些情况下可以停止执行死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死刑在特定情况下可以停止执行。这些情况包括:
    1.未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不得判处死刑。
    2.怀孕的妇女犯罪,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不得判处死刑。
    3.审判期间,被告人脱逃的,不得以罪犯脱逃为由停止执行死刑。
    4.罪犯正在遭受不能承受的痛苦,没有其他办法解脱的,可以停止执行死刑,但应当由高级人民法院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5.人民法院在执行死刑前,发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停止执行,立即报告最高人民法院,由最高人民法院作出裁定:
    a.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严重超限超重、违反操作规程、严重违反安全管理等情况的;
    b.发现罪犯可能有自焚、自残、行凶、自杀等倾向的;
    c.发现罪犯正在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
    d.发现罪犯可能有其他能够停止执行死刑的情形。
    根据以上规定,只有在满足上述特定情况下,才可以停止执行死刑。对于一般情况下的死刑执行,必须严格遵循法定程序,确保程序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结语
    人民法院在对犯罪分子执行死刑之前停止执行的情形包括:在执行前发现判决错误的、罪犯正在怀孕、在执行前罪犯揭发重大犯罪或者有其他重大立功表现,可能需要改判的。这些情形都可能影响到罪犯的生命,因此人民法院需要认真审查,确保公正执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二条
    下级人民法院接到最高人民法院执行死刑的命令后,应当在七日以内交付执行。但是发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停止执行,并且立即报告最高人民法院,由最高人民法院作出裁定:
    (一)在执行前发现判决可能有错误的;
    (二)在执行前罪犯揭发重大犯罪事实或者有其他重大立功表现,可能需要改判的;
    (三)罪犯正在怀孕。
    前款第一项、第二项停止执行的原因消失后,必须报请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再签发执行死刑的命令才能执行;
    由于前款第三项原因停止执行的,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依法改判。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 16: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