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14岁抢劫罪能否被判缓刑? |
释义 | 这段内容介绍了抢劫罪的刑罚问题以及能否判缓刑的问题。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抢劫罪刑罚为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具有特定情形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而适用缓刑的条件是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并且该犯罪分子有悔罪表现且不危害社会。抢劫罪最低是三到十年有期徒刑,因此不满足缓刑条件。 法律分析 一、关于抢劫罪刑罚的问题,《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明确规定:以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入户抢劫的; (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 (三)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 (四)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 (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 (六)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 (七)持枪抢劫的; (八)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携带凶器抢夺的,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聚众“打砸枪”,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毁坏或者抢走公私财物的,除判令退赔外,对首要分子,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依的规定定罪处罚。 二、抢劫罪能判缓刑吗根据《刑法》的有关规定,适用缓刑必须符合以下两个条件:第一是适用缓刑的对象,必须是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这类犯罪分子所犯的罪行都比较轻,如果罪行较重,判处的刑罚在3年以上的,或者是累犯的,都不能适用缓刑。第二是该犯罪分子有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于再危害社会。是否可以适用缓刑的关键是该犯罪分子是否具有社会危害性,只有不予关押不会危害社会的,才能适用缓刑。如果犯罪分子有可能危害社会,即使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也不能适用缓刑。而是否具有社会危险性,要综合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以及其他情况综合认定。我国《刑法》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宣告缓刑。”而抢劫罪最低是三到十年有期徒刑,因此,是可能判处缓刑的。从《刑法》中关于抢劫罪的量刑标准来看,此罪可以说是重罪,因为规定的起刑点就是3年有期徒刑,单从这点上来看,其实犯抢劫罪是不满足缓刑条件的,因为缓刑要求罪犯是被判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因此关于抢劫罪能不能判缓刑的问题,答案就是否定的。 结语 抢劫罪刑罚的问题,《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有明确规定。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而抢劫罪能判缓刑吗?根据《刑法》的有关规定,适用缓刑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一是适用缓刑的对象,必须是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二是该犯罪分子有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于再危害社会。从《刑法》中关于抢劫罪的量刑标准来看,此罪可以说是重罪,因为规定的起刑点就是3年有期徒刑,因此,是可能判处缓刑的。 法律依据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八章 侦 查 第九节 辨 认 第二百六十二条 对辨认经过和结果,应当制作辨认笔录,由侦查人员、辨认人、见证人签名。必要时,应当对辨认过程进行录音录像。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八章 侦 查 第十节 技术侦查 第二百六十五条 需要采取技术侦查措施的,应当制作呈请采取技术侦查措施报告书,报设区的市一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制作采取技术侦查措施决定书。 人民检察院等部门决定采取技术侦查措施,交公安机关执行的,由设区的市一级以上公安机关按照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后,交负责技术侦查的部门执行,并将执行情况通知人民检察院等部门。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八章 侦 查 第九节 辨 认 第二百六十条 辨认时,应当将辨认对象混杂在特征相类似的其他对象中,不得在辨认前向辨认人展示辨认对象及其影像资料,不得给辨认人任何暗示。 辨认犯罪嫌疑人时,被辨认的人数不得少于七人;对犯罪嫌疑人照片进行辨认的,不得少于十人的照片。 辨认物品时,混杂的同类物品不得少于五件;对物品的照片进行辨认的,不得少于十个物品的照片。 对场所、尸体等特定辨认对象进行辨认,或者辨认人能够准确描述物品独有特征的,陪衬物不受数量的限制。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八章 侦 查 第九节 辨 认 第二百六十一条对犯罪嫌疑人的辨认,辨认人不愿意公开进行时,可以在不暴露辨认人的情况下进行,并应当为其保守秘密。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