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取保候审期间违法行为会导致哪些后果?
释义
    法律分析:取保候审期间被释放的人要遵守一些特定的规定,如不得离开指定区域等,同时,如果在此期间有违法行为,可能会导致取保候审取消,甚至可能被逮捕。此外,在判决时,这些违法行为也可能被考虑在内,对判决结果产生影响。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取保候审期间, 被取保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撤销取保候审决定,或者变更为监视居住或者拘留:(一)逃避审判;(二)重大威胁社会秩序和人民群众安全的违法行为;(三)从事与罪行相关的活动,或者采取手段妨碍证据采集、知情人出庭作证或者辩护人提出辩护意见等正常活动。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十二条:取保候审期间被释放的犯罪嫌疑人,有下列违法行为之一的,可以制定追究刑事责任的决定:(一)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实施违法犯罪活动的;(二)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执行公务或者公共交通工具委托人执行委托事项的;(三)故意毁坏、 破坏、侵占他人财物的;(四)聚众滋事的;(五)其他严重妨碍社会管理秩序和人民群众身体权益的违法行为。
    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犯罪嫌疑人、犯罪被告人、罪犯在依法实施的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羁押、判处缓刑、剥夺政治权利、剥夺军队职务、收容教育、劳动教养、监禁、管制、拘役、罚金等强制措施期间,必须遵守纪律,不得违反国家机关和有关强制措施机关的规定,不得有其他违反强制措施规定的行为,不得犯罪或者故意违法行为。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10:2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