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诉讼时效的相关知识
释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了诉讼时效的计算方法和适用范围,包括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从受损害之日起计算,超过二十年不予保护;诉讼时效可以中断并重新计算,包括提出履行请求、同意履行义务、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等情形;某些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规定,如停止侵害、返还财产、支付抚养费等。
    法律分析
    诉讼时效的计算方法规定于下列法律条文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九十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一)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
    (二)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
    (三)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
    (四)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九十六条下列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一)请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
    (二)不动产物权和登记的动产物权的权利人请求返还财产;
    (三)请求支付抚养费、赡养费或者扶养费;
    (四)依法不适用诉讼时效的其他请求权。
    拓展延伸
    诉讼时效的计算方法及注意事项
    诉讼时效是指在特定法律规定的期限内提起诉讼的要求。计算诉讼时效需要考虑多个因素,例如起始时间、中止、延期和中断等情况。一般来说,诉讼时效的计算方法是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的具体条款进行计算,并结合案件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在计算诉讼时效时,还需要注意相关的法律规定和裁判实践,以确保计算的准确性和合法性。此外,及时了解诉讼时效的计算方法和注意事项,可以帮助当事人合理安排时间,避免错过提起诉讼的时机,从而维护自身权益。因此,在涉及诉讼时效的案件中,正确计算时效并遵守相关规定是非常重要的。
    结语
    合理计算诉讼时效至关重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关条文规定,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但特殊情况下可延长。诉讼时效的计算需考虑起始时间、中止、延期和中断等因素。了解相关法律规定与裁判实践,确保计算准确合法。正确计算时效,合理安排时间,维护权益至关重要。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修正): 第十九条 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作出同意履行义务的意思表示或者自愿履行义务后,又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由进行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当事人双方就原债务达成新的协议,债权人主张义务人放弃诉讼时效抗辩权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超过诉讼时效期间,贷款人向借款人发出催收到期贷款通知单,债务人在通知单上签字或者盖章,能够认定借款人同意履行诉讼时效期间已经届满的义务的,对于贷款人关于借款人放弃诉讼时效抗辩权的主张,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修正): 第一条 当事人可以对债权请求权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但对下列债权请求权提出诉讼时效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一)支付存款本金及利息请求权;
    (二)兑付国债、金融债券以及向不特定对象发行的企业债券本息请求权;
    (三)基于投资关系产生的缴付出资请求权;
    (四)其他依法不适用诉讼时效规定的债权请求权。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修正): 第三条 当事人在一审期间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在二审期间提出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其基于新的证据能够证明对方当事人的请求权已过诉讼时效期间的情形除外。
    当事人未按照前款规定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由申请再审或者提出再审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2 23: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