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实习期间是否有工资支付? |
释义 | 《劳动合同法》第十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在工人开始工作一个月内与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试用期与实习期有所不同:1)身份不同,试用期是劳动者,实习期是在校学生;2)权利义务关系不同,试用期有劳动关系,需支付工资且承担责任,实习期不需支付最低工资;3)关系依据不同,试用期受法律规定限制,实习期受学校和学生共同目的约束;4)目的不同,试用期是为满足用人单位需求,实习期是为提高学生素质。 法律分析 有工资,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应当以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试用期与实习期的区别 1、当事人的身份不同。处于试用期中的自然人一方只能是劳动者;而处于实习期间的自然人一方是在校学生。 2、权利义务关系不同。试用期的当事人双方存在着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对劳动者承担无过错责任,与劳动者共同履行缴纳社会保险费用的义务,向劳动者支付的工资报酬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而学生实习所在的单位对于实习学生,不承担无过错责任,不须执行最低工资标准。 3、主体间的关系依据不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包括在试用期的权利义务关系由劳动合同法及其相关规定进行规范,如劳动合同期限在3个月以内的,;不得约定试用期,劳动合同期限在3个月以上1年以内的,试用期不得超过1个月;劳动合同期限在1年以上3年以内的,试用期不得超过2个月;劳动合同期限在3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6个月。 4、当事人的目的不同。在试用期间,主要体现用人单位目的,即为了得到满足需要的人力资源;在实习期间,对于实习学生所在的单位来讲,学生的实习活动,和劳动者的生产经营活动有相同或相似之处,但在目的上有本质的不同,学生实习活动主要体现的是学校与学生的共同目的,为了提高实习学生的自身素质。 结语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在一个月内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确保劳动者的权益。试用期和实习期有明显区别:身份、权利义务、关系依据和目的各不相同。在试用期,双方存在劳动关系,用人单位需承担责任并支付工资报酬;而实习期则不承担责任且不受最低工资标准限制。请注意合同期限内的试用期不得超过规定时限。试用期主要满足用人单位需求,而实习期则旨在提高学生素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二十二条 【服务期】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 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服务期的,不影响按照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提高劳动者在服务期期间的劳动报酬。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