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肖像权纠纷解决途径
释义
    我国刑法对侵犯肖像权的行为未进行评价,仅视为民事违法行为,需承担民事责任。但若侵犯肖像权的行为涉及诈骗、侮辱、诽谤等恶意目的,则可纳入刑法评价。建议受害者要求对方停止侵害,如不理会,应收集证据起诉要求赔偿。
    法律分析
    对于侵犯肖像权的行为在我国刑法中并未对其进行评价,也就是说该类行为并不涉及犯罪,而只是民事违法行为,将承担譬如停止侵害、赔礼道歉乃至赔偿损失的民事责任。
    但,如果行为人侵犯受害人的肖像权另有目的的,如果利用受害人的照片进行诈骗、或者对受害人进行人格侮辱、或对受害人进行恶意诽谤,则对于行为人诈骗、侮辱、诽谤的行为将纳入刑法进行评价,此类情况也并非对单纯地肖像权进行评价。
    故而,在此建议各位,当自己的肖像权遭受他人侵害时应及时要求对方停止侵害,如对方不予理会的,请收集证据向法院起诉要求对方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拓展延伸
    肖像权纠纷解决途径:法律实践中的案例分析与经验分享
    在处理肖像权纠纷时,法律实践中的案例分析和经验分享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各种肖像权纠纷案例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了解不同情况下的解决途径。这些案例包括名人肖像权侵权、商业使用肖像权纠纷等。通过研究成功解决的案例,我们可以获得宝贵的经验,如何收集证据、制定有效的法律策略以及与各方进行协商等。此外,与其他律师分享经验也是非常重要的,他们的实践经验可以为我们提供宝贵的指导和建议。通过法律实践中的案例分析与经验分享,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肖像权纠纷的解决途径,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法律服务。
    结语
    保护肖像权是我国法律所重视的民事责任,但若侵权行为涉及诈骗、侮辱、诽谤等恶意行为,则将纳入刑法评价。当肖像权受到侵害时,我们建议及时要求对方停止侵害,并在对方不予理会的情况下,收集证据向法院起诉,要求对方承担民事责任。此外,通过案例分析与经验分享,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解决肖像权纠纷的途径,为客户提供更全面的法律服务。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15:3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