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外汇业务会计核算相关介绍 |
释义 | (一)外汇业务的核算原则 (1)外币账户采用双币记账。即在反映外币业务时,在将外币折算为记账本位币入账的同时,还要在账簿上用业务发生的成交货币(原币)入账,以真实全面地反映一笔外汇业务的实际情况。 (2)外币核算采用折算入账。企业发生外币业务时,应当将有关外币金额折合为记账本位币金额记账,除另有规定外,所有与外币业务有关的账户,应当采用业务发生时的汇率,也可以采用发生期期初的汇率折合。 (3)汇兑损益的账务处理。企业因向外汇指定银行结售或购入外汇时,按银行买入价卖出价进行交易与市场的汇价产生的汇率差额,作为外币兑换损益计入扩兑损益。 (4)外币账户月末余额的账务处理。企业埘各外币账户的期末余额要以期末市场汇率折合为记账本位币的金额,以如实反映该外币按月末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后的实际期末余额,并将折算的期末余额与原记账本位币余额的差额按规定记入该账户和汇兑损益账户。 (5)外币分账制的账务处理。对于经营多种货币信贷或融资租赁业务的企业,也可以根据业务的需要,采用分账制。即企业对外币业务的日常核算时按照外币原币进行记账,分别对不同的外币币种核算其所实现的损益,编制各种货币币种的出纳报表,并在资产负债表中一次性地将各外币会计报表折算为记账本位币表示的会计报表,据以编制企业的汇总会计报表。 (二)外币账户的设置 外币账户应根据实际发生外币业务的科目设置,它包括外币货币资金、外币债权和外币债务三大类。外币业务主要包括日常外币业务和月末外币账户汇率调整两类。发生外币业务时,一般应按当日或月初市场汇率(现汇中间价)将外币金额折合为记账本位币金额。具体如下: (1)账务处理的两种方法。 1)分账制。日常核算以外币原币记账,分别币种核算损益和编制会计报表,在资产负债表日折算为记账本位币会计报表。只有银行等少数金融企业采用。 2)统账制:在发生外币业务时,即折算为记账本位币入账。大多数企业采用。 (2)需设置的外币账户主要有外币现金、外币银行存款以及用外币结算的债权债务(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应付职工薪酬、预收账款)。 (3)发生外币业务将外币金额折算成记账本位币金额时,可采用发生时的市场汇率,也可采用当期期初的市场汇率。一旦选择后,前后期应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期末,各外币账户按期末市场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并将外币账户期末余额折算为记账本位币的金额与相对应的记账本位币账户的期末余额之间的差额,确认为汇兑损益。 (三)主要外币业务的会计处理 1.主要外币业务的会计处理 (1)外币兑换业务。 借:银行存款——人民币户(发生时的交易汇率) 财务费用(永远在借方) 贷:银行存款——美元户(发生时的市场汇率) (2)外币购销业务。 借:资产类科目 贷:应付账款(发生时的市场汇率) 借:应收账款(发生时的市场汇率) 贷:主营业务收入等 (3)外币借款业务。 借:银行存款——美元户(发生时市场汇率) 贷:短期借款等(发生时市场汇率) (4)接受外币资本投资。 借:银行存款——美元户(发生时市场汇率) 借或贷:资本公积(差额) 贷:实收资本(合同约定汇率) 注:若公司没有约定汇率,应按发生时市场汇率折算。 2.期末汇兑损益的处理 (1)汇兑损益产生的两种情况。 1)外币兑换。由于银行总是低价购入、高价卖出,企业总是产生汇兑损失。 2)持有外币货币性资产和负债期间汇率变动产生:在月末计算汇兑损益时,应对外币账户的期末余额以期末汇率进行折算,折算金额与账面金额之间的差额,即为汇兑损益。 外币货币性资产。汇率上升时,产生汇兑收益;汇率下降时,产生汇兑损失。 外币货币性负债。汇率上升时,产生汇兑损失;汇率下降时,产生汇兑收益。 (2)处理方法。 1)对于满足资本化条件的,计入固定资产原值。 2)筹建期间不满足资本化条件的,先计入长期待摊费用,在开始生产经营当月计入损益。 3)其他情况,均计入当期财务费用。 借:银行存款(调整为期束外币余额×汇率) 应收账款 在建工程 贷:长期借款 应付账款 财务费用 3.外币会计报表折算的方法 (1)现行汇率法。 1)所有者权益项目中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采用历史汇率,来分配利润按利润分配表数额列示。 2)其他项目采用现行汇率。 3)损益类项目也可采用平均汇率。 4)外币会计报表折算差额计入当期损益,或在所有者权益项目中单列。 (2)流动性与非流动性项目法。 1)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采用现行汇率。 2)长期资产,长期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中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采用历史汇率,未分配利润按利润分配表数额列示。 3)损益表项目中,折旧费和摊销费用采用历史汇率,其余采用当期平均汇率。 4)外币会计报表折算差额在所有者权益中单列。 (3)货币性与非货币性项目法。 1)货币性资产项目(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等)和货币性负债项目(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长期借款)采用现行汇率。 2)非货币性项日和所有者权益项目中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采用历史汇率,未分配利润采用平衡数。 3)损益类项目中,折旧费、摊销费用采用历史汇率,销售成本项目计算公式如下: 销售成本=期初存货(历史汇率)+本期购货(平均汇率)一期末存货(历史汇率) 不同的汇率折算后计算,其余采用平均汇率。 4)外币会计报表折算差额在所有者权益中单列。 (4)时态法。 1)货币资金、应收项目和应付项日采用现行汇率。 2)现行成本反映的非货币性资产(市价计价的存货、投资等)采用现行汇率,其余非货币性资产和所有者权益项目中实收资本配利润采用平衡数。 3)损益类项目采用现行汇率或平均汇率本项目计算公式如下: 资本公积、盈余公积采用历史汇率,未分折旧费和摊销费用采用历史汇率,销售成销售成本=期初存货(历史汇率)+本期购货(平均汇率)一期末存货(历史汇率或现行汇率) 按不同的汇率折算后计算。 4)外币会计报表折算差额在所有者权益中单列。 4.我国外币会计报表折算 我国外币报表的折算方法,基本上是采用单一汇率法,即现行汇率法。 (1)资产负债表的折算。 1)资产、负债类项目按决算日市场汇率折算(按现行汇率)。 2)所有者权益项月中除“未分配利润”外,以历史汇率折算。 3)“未分配利润”抄利润分配表中数据。 4)外币报表折算差额递延处理:在所有者权益类项目下单列“外币会计报表折算差额”,并逐年累计下去。 5)年初数按上年折算后资产负债表有偿项目金额列示。 (2)利润表和利润分配表的折算。 1)利润表所有项目和利润分配表有关反映发生额的项目按当期平均汇率折算,也可以采用决算日的市场汇率折算(按平均汇率或现行汇率)。 2)利润分配表“净利润”按折算后利润表该项目金额填列。 3)利润分配表“年初未分配利润”按上期折算后利润分配表“未分配利润”项日期末数填列。 4)利润分配表“未分配利润”根据折算后利润分配表其他各项目金额计算填列。 5)上年实际数按上年折算后利润表和利润分配表有关数字填列。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