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经济犯罪立案会坐牢吗 经济犯罪可以分为很多种类,如果是诈骗罪、盗窃罪,则可能面临10年以上或无期徒刑;如果是贪污受贿罪,则面临15年以上、无期徒刑或死刑;如果涉嫌挪用公款,则面临10年以上有期徒刑。具体量刑根据所犯罪行、情节予以判断。 除《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六十四条规定的不得取保候审的情形外,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安机关可以根据案件情况决定对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 (一)无继续实施犯罪的可能性的; (二)以财产为犯罪对象的案件,能够提供与案件标的相当的保证金的; (三)在案件发生地有固定住处、稳定收入,能够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无自杀、逃跑企图或者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 (四)其他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情形。 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应当在办案部门设定专门的审核程序或指定专门人员,负责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逐案逐人审查采取强制措施的合法性和适当性,发现采取强制措施不当的,应当及时报告公安机关负责人。 各级公安机关应当加强对办理经济犯罪案件活动的督察和执法监督工作。在办理经济犯罪案件中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按照《公安机关督察条例》和《公安机关内部执法监督工作规定》的有关规定,责令依法纠正,或者直接作出纠正决定。对发生执法过错的,应当按照《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执法过错责任追究规定》,根据人民警察在办案中各自承担的职责,区分不同情况,分别追究案件审批人、审核人、办案人及其他直接责任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本规定,越权管辖经济犯罪案件的; (二)违反本规定,进行立案审查的; (三)违反法律和本规定,对应当立案或者撤销的案件不予立案、撤销的; (四)违反法律和本规定,对不应当立案或者撤销的案件予以立案、撤销的; (五)违反法律和本规定,错误采取强制措施的; (六)违反法律规定,采取强制措施超过法定期限的; (七)违反法律规定,对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性措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