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违法行为的分类有哪些
释义
    违法行为的分类包括:
    1、刑事违法,指违反刑法且刑法明文规定为犯罪的行为;
    2、民事违法,指违反民事法律规定,损害他人民事权利的行为;
    3、行政违法,指行政主体违反行政法律规范,侵害受法律保护的行政关系的行政行为;
    4、交通违法,指违反道路交通运输相关管理规定的行为。
    关于违法行为类型,主要有行政违法、民事违法、刑事违法和违宪等,法律上对于不同的违法行为的认定情况是不同的,对于刑事违法还需要追究违法人员的刑事责任,而民事违法也是需要追究相关民事责任的。
    一、关于违法行为类型有哪些?
    违法行为类型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和违宪行为,违法与犯罪的联系是犯罪一定违法,违法不一定犯罪。区别是犯罪的社会危害程度比违法行为严重,犯罪行为大多数要负刑事责任,违法行为承担行政责任或民事责任。
    违法行为与其他一些行为的存在着区别。首先,违法行为不同于违反道德的行为。许多违法行为,是犯罪行为,同时也是违反道德的行为。但是,并非所有违法行为都是违反道德的行为。同样,有些违反道德的行为并不构成违法行为。其次,违法行为不同于法律上无效的行为。违法行为当然不能发生行为人实施违法行为时所希冀的为法律所肯定的有效结果。但是,不能认为法律上无效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有些法律上无效的行为虽然没有法律效力,但也并不构成违法。
    二、行政违法的认定情况
    (一)根据违法的程度,行政违法可以分为实质性行政违法和形式性行政违法。
    前者是指不具备行政行为实质要件的行政违法,如主体不合格、内容不合法、超越职权、滥用职权等;后者则是不具备行政行为形式要件的行政违法,如行为的作出不符合法定程序、行为的表现形式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要求等。
    区分实质行政违法与形式行政违法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首先,从法律效力看,实质违法一般属无效行为,从该行为发生之时即没有法律效力,而形式违法一般属可撤销行为,它经有效补救可转化为有效行为;其次,从法律后果看,实质违法所引起的法律后果主要是承担惩罚性行政责任(如行政处罚、行政处分),而形式违法所引起的法律后果主要是承担补救性行政责任(如撤销违法)。
    (二)根据违法的范围,行政违法可以分为内部行政违法与外部行政违法。
    前者是指内部行政主体的行政违法,如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的越级指挥;后者则指外部行政主体的行政违法,如公安机关非法拘留公民。
    内部行政违法与外部行政违法在救济手段上是有区别的:内部违法仅限于行政救济,不受司法审查;而外部违法不仅可借助于行政救济,还可借助于司法救济。
    (三)根据违法的形式,行政违法可以分为作为行政违法与不作为行政违法。
    前者表现为积极地作出行政法律规范所禁止的行为,如税务机关违法征收税款;后者则表现为拒不作出行政法规范所要求的行为,如工商机关对企业申请营业执照不予答复。
    作为违法与不作为违法均是行政法律的规范对象。就行政诉讼而言,作为违法可以成为行政诉讼的对象,不作为违法同样可以成为行政诉讼的对象。
    对于违法行为的具体情况,是需要严格基于上述法律中规定的类型来进行适用的,特别是对于我国法律上也明确规定了不同的违法行为所需要认定的处罚后果也是不同的,对于违法事实达到了立案标准的,是需要追究刑事处罚的。
    法律依据
    《刑法》第十三条
    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民法典》第三条
    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
    
     该内容由 冯颖琼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21:3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