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2023年最新行政复议法何时实施
释义
    行政申请复议时间规定及其重要性。根据行政复议法,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行为侵犯合法权益,应在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申请行政复议。但可除外法定期限超过60日的情况。若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正当理由耽误申请期限,可在障碍消除后继续计算。行政机关应按照法律规定的送达方式发送法律文书,未送达则视为当事人不知道具体行政行为。申请人能提供证据证明知道行政行为的,从证据材料证明之日起计算申请期限。
    法律分析
    行政申请复议时间有何规定
    行政复议申请期限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它不仅涉及行政机关能否正确地行使其权力,而且还关系到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能否充分地行使其行政复议申请权,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申请行政复议的期限应当自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起计算。
    规定
    行政复议法第九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但是法律规定的申请期限超过60日得除外。
    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耽误法定申请期限的,申请自障碍消除之日起继续计算。
    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第十五条又做出相应的补充,该条规定
    行政复议法第九条第一款规定的行政复议申请期限的计算,依照下列规定办理:
    (一)当场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自具体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计算;
    (二)载明具体行政行为的法律文书直接送达的,自受送达人签收之日起计算;
    (三)载明具体行政行为的法律文书邮寄送达的,自受送达人在邮件签收单上签收之日起计算;没有邮件签收单的,自受送达人在送达回执上签名之日起计算;
    (四)具体行政行为依法通过公告形式告知受送达人的,自公告规定的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
    (五)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事后补充告知的,自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收到行政机关补充告知的通知之日起计算;
    (六)被申请人能够证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知道具体行政行为的,自证据材料证明其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计算。
    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依法应当向有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送达法律文书而未送达的,视为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
    结语
    行政复议申请期限的规定对于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至关重要。根据行政复议法和实施条例的规定,申请行政复议的期限为自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之日起60日内。在特殊情况下,如不可抗力或其他正当理由导致申请期限耽误,申请人可以在障碍消除后继续计算期限。若行政机关未及时告知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具体行政行为,申请期限则从收到补充告知通知之日起计算。需要注意的是,如行政机关未向相关方送达法律文书,视为该方不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这些规定有助于确保行政机关行使权力的合法性,同时保护申请人的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2017修正):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条 行政复议期间的计算和行政复议文书的送达,依照民事诉讼法关于期间、送达的规定执行。
    本法关于行政复议期间有关“五日”、“七日”的规定是指工作日,不含节假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2017修正):第三章 行政复议申请 第十六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行政复议,行政复议机关已经依法受理的,或者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先向行政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在法定行政复议期限内不得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人民法院已经依法受理的,不得申请行政复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2017修正):第七章 审理和判决 第二节 第一审普通程序 第七十九条 复议机关与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为共同被告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对复议决定和原行政行为一并作出裁判。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29 21:1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