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经济补偿标准遵循三个原则 |
释义 | 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8次会议今天下午闭幕,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全国人大办公厅对此举办新闻发布会,人民网进行图文直播。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行政法室主任李援介绍说,经济补偿是我们这次立法过程中,大家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关于经济补偿,本法规定了标准,原来在制定过程中有一种意见认为,这个标准面对的是各种类型的,全国各个地方的情况比较复杂,是不是本法不作规定,然后将来等到实施时由国务院或者劳动行政部门来作具体的规定。后来经过审议过程中委员们的意见,认为本法作出经济补偿的标准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在制定这个标准时遵循了几个原则: 第一个原则,考虑到我们从实施劳动法十几年以来的实际做法。因为这部法颁布实施以后,要和以前的做法相互衔接,所以第一个充分考虑了现行做法。 第二个原则,结合考虑我国这十几年来,特别是2000年以来,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实际情况是发展的水平和阶段。 第三个原则,我们考虑了国际上通行的规则和方法。经济补偿是什么呢?经济补偿是劳动者失去工作,也就是劳动合同解除和终止的时候,有一段时间他在没有工作、寻找工作、失业期间需要获得一些物质的帮助,他的基本生活能够得以保证。在这块保证基本生活的所谓的物质是由两部组成的,一部分是失业保险,另一部分就是企业要支付给劳动者的经济补偿。这在世界上是通例的,根据每个国家的具体情况来确定经济补偿的标准和失业保险的水平。 一、解除事实劳动关系的赔偿 如果是由劳动者提出解除事实劳动关系的,则根据目前的规定,劳动者有权随时提出解除事实劳动关系,但用人单位是不必支付经济补偿金的。 但如果是由用人单位提出解除事实劳动关系的话,则以前的各地的规定和做法都是不同的,与目前的规定有区别了,我们根据目前劳动部的规定来看:根据《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的规定,用人单位提出终止劳动关系的,应当按照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如果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是否存在劳动关系引发争议的,或对用人单位是否应支付经济补偿金发生争议的,都可以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一般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是指用人单位所在地或者劳动者工资关系所在地的仲裁委员会。 不过你要注意一个劳动争议仲请仲裁期间的问题,即我们平时所说的申诉时效,如果单位什么时候通知你解除关系了,你一定要在解除后的六十天内申请仲裁,如果超过时效的,仲裁可能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这样你要求单位支付补偿金的实体权利很可能得不到有效的保护了。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