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处理诬陷的最佳方法 |
释义 | 诬告陷害罪是指捏造事实、虚假告发,意图陷害他人受刑事追究的行为。被诬告陷害时,应向公安机关报案。诬告陷害罪的构成要件包括行为对象必须是他人,行为人必须明知所告发的是虚假的犯罪事实,并具有使他人受刑事追究的目的或意图。遇到诬告陷害情况,可收集相关证据后向法院起诉或向公安机关报案处理。 法律分析 1、被别人诬陷,涉嫌诬告陷害罪,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2、诬告陷害罪,是指捏造事实,作虚假告发,意图陷害他人,使他人受刑事追究的行为。这里的“他人”,是指所有的第三人,既包括一般的干部、群众,也包括正在服刑的罪犯和其他在押的被告人和犯罪嫌疑人。诬告陷害他人,必须是以使他人受刑事追究为目的。如果不以使他人受刑事追究为目的而捏造事实诬告的,如以败坏他人名誉、阻止他人得到某种奖励或者提升等为目的而诬告他人有违法或不道德行为的,不构成本罪。 可以报警。一般而言,在生活中受到别人的诬陷。这种情形可大可小。如果这种诬陷只是较为轻微的话。则可以选择与对方协商处理。如果这种诬陷已经对个人的精神或者其他利益造成了严重的损害。那麽这就属于情节十分严重的情况。对于情节严重则可以报警处理。 如遇到遭人诬陷的情况,应尽可能的收集遭人诬陷的相关证据。若情节较轻,当事人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要求停止损害、消除影响、赔偿损失。情节严重的有可能构成诬告陷害罪,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处理。 首先,诬陷罪的客观构成条件要求诬告的行为对象必须是他人,虚告自己犯罪的,不成立本罪。如果行为人诬告单位犯罪,并且可能导致司法机关对自然人进行刑事追诉的,成立本罪。 主观构成要件上,要求行为人明知自己所告发的确实是虚假的犯罪事实。当行为人估计某人实施了犯罪行为,认识到所告发的犯罪事实仅具有可能性时而予以告发的,不认定为本罪。由于不处罚过失诬告行为,所以,错告或检举失实的,不成立犯罪。 另外,行为人必须具有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的目的或者意图。“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不等同于意图使他人受刑罚处罚。行为人虽然明知自己的诬告行为不可能使他人受刑罚处罚,但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使他人被刑事拘留、逮捕等,意图使他人成为犯罪嫌疑人而被立案侦查的,也应认定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 结语 诬告陷害罪是一种捏造事实、作虚假告发、意图陷害他人并使其受刑事追究的行为。如果您遭受他人的诬陷,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在处理诬陷时,可以先尝试与对方协商解决,但如果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应及时报警处理。当事人可以收集相关证据,并根据情节轻重选择向法院起诉或报案处理。诬告陷害罪的客观构成条件要求诬告对象为他人,且明知所告发的犯罪事实是虚假的。行为人必须具有使他人受刑事追究的目的或意图。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条规定: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最高司法机关认定该条规定的犯罪是诬告陷害罪。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