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房屋归属协议是否合法? |
释义 | 房屋买卖合同的主旨是确保合同当事人具备主体资格,真实表意,并遵守政策、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共利益。合同双方必须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特殊要求也适用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合同必须是当事人真实意愿的表达,不得违反政策、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共利益。 法律分析 房屋买卖合同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合同当事人必须符合主体资格。房屋买卖双方当事人应当具备能够以自身行为依法行使权利并且承担义务的资格。 (1)一般主体要求。《民法典》规定,房屋买卖双方当事人应当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房屋买卖行为复杂,涉及标的金额较大,法律一般禁止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参与,所签房屋买卖合同无效,除非事先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事后经法定代理人追认。 (2)特殊主体要求。为维护房屋交易秩序,现行法律和政策对房屋买卖当事人设定了一定条件和限制,必须符合特定要求。在商品房现售中,房地产开发企业作为房屋出卖方必须具有法人营业执照、资质证书、土地使用权证书、土地使用批文、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等。在商品房预售中,预售方除具备上述条件外,还应当持有预售许可证和确定施工进度与交付日期。 2、房屋买卖双方当事人应当表意真实。依照现行法规和有关司法解释,民事法律行为应当系当事人真意表示的结果。 3、房屋买卖不得违反政策、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共利益。房屋买卖行为应当符合房地产政策,遵守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违反社会公共道德。 拓展延伸 房屋归属协议的法律效力如何评估? 评估房屋归属协议的法律效力需要考虑多个因素。首先,要核实该协议是否符合相关法律规定,如不动产登记法和合同法等。其次,要查看协议中的条款是否明确、合理,并且双方当事人是否自愿达成协议。还需要考虑协议是否涉及违法行为或违反公序良俗。此外,要考虑协议是否经过适当的法律程序,如是否经过公证或律师审核。最后,要考虑协议是否具备可执行性,即当事人是否能够履行协议并通过法律手段强制执行。综上所述,评估房屋归属协议的法律效力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确定其是否合法有效。 结语 房屋买卖合同的签订必须满足合同当事人的主体资格要求,包括一般主体要求和特殊主体要求。此外,合同双方必须真实表意,不得违反政策、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共利益。评估房屋归属协议的法律效力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协议是否符合相关法律规定、条款是否明确合理、是否涉及违法行为或违反公序良俗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确定协议的合法有效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二百零八条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应当依照法律规定登记。动产物权的设立和转让,应当依照法律规定交付。 第二百零九条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