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回购效力判解
释义
    股权回购是维护公司稳定、平衡股东权益、健全股东退出机制的重要途径。针对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法第143条规定以禁止股权回购为原则、允许为例外;针对有限责任公司,第75条则赋予异议股东股权回购请求权。而对于约定的股权回购条款是否有效,法无明文规定。如何认定此类条款的效力,成为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案情简介2003年5月30日,原告上海某有限责任公司经核准成立。被告曲某系该公司的股东,并担任副总经理。2004年4月2日,原告通过决议,修改公司章程第16条为:公司股东由于原告需要外派除外的其他原因自愿离职或被公司辞退等原因而离开公司(离开公司之日以公司批准离职之日为准),离职股东所持股份应转让给原告的其他股东或由原告进行计价回购,转让或回购的价格为离职股东离开原告的上月月末原告资产负债表所载明的净资产为基础,以离职股东持有出资比例所对应权益的75%计算;股份回购或转让的协议应于股东离职后的15日之内签署,如果由于离职股东本人的原因致使协议没有在规定的15日之内签署,股东股份的回购或转让价格改为离职股东离开原告的上月月末原告资产负债表所载明的净资产为基础,以离职股东持有出资比例所对应权益的50%计算。该章程修正案由包括被告在内的公司股东签名,并进行备案登记。2005年12月4日,被告就原告的相关资料进行了交接。2006年5月15日,原告补开出上海市单位退工证明,明确被告自2005年7月1日进原告单位工作,2005年11月30日解除合同。后原告另外三名股东分别提起股权确认诉讼。经生效裁判文书确认,被告的实际出资额为247498元,占原告0.455%股权。而原告2005年10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载明,截至此时,其净资产即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合计60704431.07元。2007年3月30日,原告公司其他股东一致确认,无受让被告股权的意向,要求公司依照章程修正案尽快完成对被告股权的回购手续,但被告予以拒绝。原告认为,被告应以138103元价格(净资产60704431.07元×被告持股比例0.455%×50%)将其所持有的原告247498元出资额由原告回购。被告则辩称,被告与原告的劳动关系并没有解除;原告提供的章程修正案内容涉及公司回购股东股权,违反了公司法的规定,应属无效;公司现有股东名录中许多股东与公司没有劳动关系,但都保留了股东身份,故请求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诉争焦点本案系约定股权回购引起的纠纷,争议焦点在于:第一,系争章程修正案的内容是否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效力如何;第二,被告是否属于系争章程修正案所规定的离职人员,是否适用系争章程修正案。法院判决对于焦点一,首先,公司章程是规定公司组织及行为规则的基本文件,是股东的共同意思表示。系争章程修正案由包括被告在内的全体股东签字,系全体股东意思自治的产物。其次,系争章程修正案中“离职股东所持股份应转让给原告的其他股东或由原告进行计价回购”的含义为,离职股东应以股权转让方式退股或由原告计价回购,并不含有股东抽回出资的意思表示,亦不违反公司法的强制性规定,应当认定有效。同时,从原告提供的证据看,目前原告其他股东无受让被告股权的意向,在此情况下,原告有权主张对被告的股权进行计价回购。对于回购价格,回购系股东转让股权的方式,应当充分保障股东权益。系争章程中回购价格的约定,将退股与被公司辞退的事实挂钩,完全剥夺了作为公司雇员的股东在离职时的股权处分权,限制了自由离职,有悖公平。依照股东权平等原则,股东退股,公司应以合理的价格支付对价。故回购的价格应以被告离开原告的上月月末原告资产负债表所载明的净资产为基础,按其持有出资比例所对应权益的100%计算,即60704431.07元乘以0.455%。对于焦点二,被告是否为系争章程修正案规定的“离职人员”,原告已经提供了被告的上海市单位退工证明,证明双方的劳动关系已经在2005年11月30日解除。且被告实际也办理了相关资料的交接手续,其虽认为未与原告解除劳动合同关系,但该抗辩系劳动争议范畴。在经释明可以另行提起相关主张的情况下,被告仍表示不另行提起诉讼,故对该项抗辩,法院不予采信。综上,法院判决,被告以276205元价格将其所持有的原告247498元出资额由原告回购。判案分析系争股权回购约定的效力,是本案争议的核心。首先,涉诉《章程修正案》约定“离职股东所持股份应转让给原告的其他股东或由原告进行计价回购”表明,离职股东应以股权转让方式退股或由原告计价回购,并不含有抽逃出资的意思,故原告《章程修正案》的约定不构成股东抽逃出资,不违反公司法的相关规定。其次,公司法第143条所确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原则禁止,例外允许”的回购规则不适用于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法就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权回购,先规定了“公司不得收购本公司股份”的原则,随后采用但书方式规定了包括异议股东回购等在内的例外情形。对于该规定是否适用于有限责任公司,有观点认为,第143条“公司不得收购本公司股份”是一项原则性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应当“准用”。但法院认为,从第143条在公司法中的位置看,其仅仅针对股份有限公司是非常明确的,同时,也不存在指明有限责任公司应当“适用”或“准用”的规定,因此认为有限责任公司也要遵循第143条“公司不得收购本公司股份”规则的观点,违背了法律适用的规则,缺乏法律依据。对于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法不存在“禁止回购自身股权”的规定。第三,涉诉约定不违反公司法关于异议股东行使回购请求权的规定。公司法第75条明确了有限责任公司中异议股东股权回购请求权的三大法定事由。对于此外的情形,有限责任公司能否进行股权回购?法院认为,异议股东股权回购请求权,是维护持不同意见的中小股东权益、平衡大小股东利益的专条规定,异议股东有权请求公司回购其股权,公司有义务进行回购,不得拒绝。第75条规定的情形,并不是有限责任公司通过股权回购方式令股东退出公司的法定情形,而是公司有义务接受异议股东的回购请求的法定情形。当然,回购的价格应由股东与公司协商确定,但公司没有拒绝回购的权利;相反,若非发生第75条规定的法定情形,除非公司与股东之间另有约定,公司没有义务应股东的请求进行股权回购。但涉诉章程修正案正是关于公司回购股权的约定,明确具体,与第75条规定不悖,应为有效。
    一、股权转让合同解除后的诉讼时效是多久
    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人依据股权转让合同要求股权受让人给付股权转让款,诉讼时效期间应当依据股权转让合同约定的给付股权转让款时间起算。诉讼时效为三年。
    《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实施)
    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履行出资义务是依据公司章程履行合同义务,未履行或未完全履行出资义务属于违约行为,其他股东有权对其提起要求补足出资的诉讼。诉讼时效期间应当依据公司章程规定的出资时间起计算。
    按照我国《民事诉讼法》及司法解释的规定,合同纠纷,由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如果合同没有实际履行,当事人双方住所地又都不在合同约定的履行地的,应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同时,法律赋予当事人协议约定管辖法院的权利,即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在书面合同中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但不得违反民诉法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8 3:1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