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债权是否违反侵权责任法 |
释义 | 一、债权是否违反侵权责任法 《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同时废止。 视情况而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二条列举的民事权益中虽未列有债权,但是也未将债权排除在保护范围之外,根据此法律判决认定股权受让方存在主观过错,无偿划转案涉股权行为直接损害了债权人权益,债权人向受让人主张权利也不违反债权公平受偿原则的情形下,认定受让人侵权,适用法律并无不当。 《民法典》第一百一十八条民事主体依法享有债权。 债权是因合同、侵权行为、无因管理、不当得利以及法律的其他规定,权利人请求特定义务人为或者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 二、债权在民事权利体系中的地位和侵权责任法的功能 (一)债权属于侵权责任法第二条规定的民事权益 民事权益应当包括民事权利和民事权利之外的应当受到民事法律保护的利益。侵权责任法第二条的规定突显了侵权责任法作为民事权益保障法的立法者的意图。而债权显然应当属于法定的民事权利的一种。这样推论,债权理所应当受到侵权责任法的保护。债权是在债之关系中一方当事人请求另一方当事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债权和债务相对应。债权主要的效力在于请求力,请求向对方为一定的给付,债权因此也是相对权。拥有合法的债权便拥有了在法律上请求相对方为一定给付的权利,也就拥有了一种民事权益。当债权不论受到对方的侵害,还是第三人的侵害,都应当属于侵权责任法适用的领域。 (二)侵权责任法的性质是民事责任法 侵权责任法是民法体系中真正的民事责任法。当民事权利受到侵害时,侵权人必须承担自己或他人的或有关物对被侵权人造成的损害的民事责任。通过民事责任的承担,惩罚了侵权人,救济了被侵权人,侵权责任法实现了民事责任法的功能即救济。没有救济的权利等于没有权利。作为民事责任法,侵权责任法充当了当所有民事权利受到侵害后予以救济的地位,因此侵权责任法并不直接规定权利本身,不是确认权利的法律,而是对已经确认的权利的一种保护和救济。民法的整体内容应当包括两部分即权利法和责任法,物权法、债权法、人格权法、知识产权法、继承法等都是确认权利的民事法律,确认权利是其根本任务,侵权责任法是对确认的权利受到侵害予以救济的民事责任法。因此,债权是债权法确认的民事权利,当债权受到侵害后,自然应当受到侵权责任法的保护。 (三)违约责任实际上是规定了当事人之间的一种义务,为非责任 侵权责任法只保护绝对权的人的主要观点在于,债权受到侵害,应当由违约责任管辖,不在属于侵权责任法管辖,而且还认为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是一种并列的两种民事责任。这种认识看上去完美,实际上经不起推敲。根据合同法的规定,违约责任的主要责任方式是强制履行、采取补救措施、赔偿损失、违约金、定金等。当一方当事人违反合同约定时,违约一方应当根据合同法的规定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即应当实际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支付违约金等等,这只是在当事人之间形成了一种应当所为的义务。当违约方不履行合同法规定的违约责任时。守约方通过向法院起诉主张权利要求强制违约方承担违约者,这相当于让违约方承担违约带来的民事责任。因此,违约责任实际上是一种当事人之间的民事义务,违约方不履行违约责任表现为对债权的侵害即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故,那种把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并列以及将债权排除在侵权责任法之外的观点是错误的,没有看到侵权责任法的本质是民事责任法。 (四)第三人侵害债权问题 第三人侵害债权不同于违约责任。第三人毕竟不是合同当事人,谈不上承担违约责任。债权作为一种民事权利,如果不受侵权责任法的保护,意味着其徒具虚表,当事人的利益必将受到损害。因此第三人侵害债权必须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问题在于,第三人在什么情况下被认为是侵害债权?侵权责任法的主要归责原则是过程责任,侵害债权的侵权责任也应当要求侵权人主观上具有过错即故意或过失,只有主观上具有过错,客观上又侵害的他人的债权并造成损害,才应当把侵权责任归于行为人。 (五)侵权责任法的救济功能的必然要求 有权利必须要有救济,救济走在权利之前。民事权利没有救济也就意味着没有了保障,任何人可以随意侵害而不承担责任。侵权责任法的出台,告诉我们,侵权责任法不同于确认民事权利的法律,是保障和救济民事权利为己任的法律。因此,债权无论受到对方当事人的侵害,还是受到第三人的侵害,都应当受到侵权责任法的保护和救济,将债权纳入侵权责任法保护的范围,是侵权责任法救济功能的必然要求。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