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老年人监护权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
释义 | 老人监护权的法律规定及依据,包括监护人的身份和权责,以及《民法典》中对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老人的监护安排。根据法律规定,近亲属、关系密切的亲友以及社会和国家都有可能担任老人的监护人。老人作为弱势群体,需要监护人照顾和保护他们的权益,法律对此进行了相应规定。 法律分析 一、老人监护权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监护监护人人是指对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的人的人身、财产和其它一切合法权益负有监督和保护责任的人。一般来说,未成年人、精神病患者及其他有严重精神障碍的人,都应设置监护人。我国规定的监护人有以下三种情况:被监护人的近亲属,包括、成年子女、配偶、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 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和朋友。这些人虽然与近亲属不同,没有必须担任监护人的法律上的义务,但是,有些是自愿承担监护责任的,经所在单位或者居委会、村委会同意,可以担任监护人。 如果没有上述监护人,则由社会和国家负责,由所在单位或者居委会、村委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 二、对老人实施监护的依据是什么? 《民法典》 第二十八条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 (一)配偶; (二)父母、子女; (三)其他近亲属; (四)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 第三十三条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与其近亲属、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事先协商,以书面形式确定自己的监护人,在自己丧失或者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由该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 老人作为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无论是身体条件还是经济条件都已经不如从前,所以他们需要监护人对他们进行照顾,在遇到什么事情时,帮助他们做决定,监护他们的生活和经济等各方面的安全。我国法律有关于老人监护权的相关规定,哪些人能作为老人的监护人存在。 结语 老年人监护权的法律规定主要包括三种情况:近亲属、其他亲属和朋友,以及社会和国家负责。根据《民法典》的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的监护人应按照配偶、父母、子女、其他近亲属、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组织的顺序确定。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事先协商并书面确定自己的监护人。老年人作为社会上的弱势群体,需要监护人的照顾和帮助,以保障他们的生活和经济安全。根据我国法律,能够担任老年人监护人的人员有明确规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一章 总 则 第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对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和敬老、养老、助老成绩显著的组织、家庭或者个人,对参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老年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一章 总 则 第十一条 老年人应当遵纪守法,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七章 参与社会发展 第六十六条 国家和社会应当重视、珍惜老年人的知识、技能、经验和优良品德,发挥老年人的专长和作用,保障老年人参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