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生产经营罪的破坏是什么? |
释义 | 破坏生产经营罪的主旨是指因个人目的而破坏生产经营活动,对其犯罪主体和主观方面有具体规定。根据四川省最新标准,犯罪情节的轻重将决定刑期,包括损失金额、破坏次数、纠集人数以及破坏的严重后果等。 法律分析 破坏生产经营罪,是指由于泄愤报复或者其他个人目的,毁坏机器设备、残害耕畜或者以其他方法破坏生产经营的行为。 生产经营活动,是指全社会的生产经营活动,包括国有的、集体的、个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本罪的犯罪主体 一般主体,即凡年满十六周岁以上、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主体。 本罪在主观方面: 主观方面的表现为故意,过失不构成本罪,行为人在实施破坏生产经营行为时具有泄私愤、报复他人等个人目的,且积极追求这种结果发生。 四川省破坏生产经营罪立案量刑最新标准(2020.11) 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立案追诉,刑期三年以下: 1、造成公私财物损失5000元以上的; 2、破坏生产经营3次以上的; 3、纠集3人以上公然破坏生产经营的; 4、其他破坏生产经营应予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 二、“情节严重”,是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刑期三年至七年: 1、破坏生产经营造成直接财产损失5万元以上的; 2、破坏重要机器设备造成严重后果的; 3、犯罪动机、手段恶劣,造成极坏的社会影响的; 4、造成生产、经营停顿,给生产、经营带来的间接经济损失重大的。 拓展延伸 生产经营罪的破坏行为对社会造成的影响是什么? 生产经营罪的破坏行为对社会造成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首先,这些破坏行为会导致企业的经营困难甚至倒闭,造成大量的失业问题。其次,这些行为可能导致市场秩序混乱,破坏正常的竞争环境,影响公平交易。此外,由于生产经营罪的破坏行为往往涉及假冒伪劣产品、食品安全等问题,会给消费者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破坏人们对产品的信任。此外,这些行为还会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生产经营罪的打击力度,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公平正义。 结语 生产经营罪的破坏行为对社会的影响极其严重。不仅会导致企业经营困难和失业问题,还可能破坏市场秩序、影响公平交易,甚至威胁消费者的生命财产安全。此外,这些行为还会浪费社会资源,对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生产经营罪的打击力度,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公平正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2008修订):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九十一条 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2016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六十五条 煤矿企业的管理人员对煤矿事故隐患不采取措施予以消除,发生重大伤亡事故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2009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六条 矿山企业主管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工人冒险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