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累犯的构成条件一般是什么? |
释义 | 普通累犯是指在受过刑罚或赦免后五年内再次故意犯罪的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五条,对于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应从重处罚,但过失犯罪和未满十八周岁的除外。被假释的犯罪分子的累犯期限从假释期满之日起计算。 法律分析 一般累犯也称普通累犯,是指因犯罪受过一定的刑罚处罚,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法定期限内又犯一定之罪的。其构成条件如下: 1、主观条件:前罪和后罪都必须是故意犯罪。 2、刑度条件:前罪所判刑罚和后罪所判刑罚都是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罚。 3、时间条件:后罪必须发生在前罪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五年以内。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五条02【一般累犯】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前款规定的期限,对于被假释的犯罪分子,从假释期满之日起计算。 拓展延伸 累犯罪行的构成要素与惩罚措施 累犯罪行的构成要素与惩罚措施是法律领域中的重要议题。累犯是指一个人在一定时间内多次犯罪的行为。其构成要素包括犯罪事实的重复性、犯罪主体的一致性以及法定的时间间隔要求。根据不同国家的法律制度,对于累犯的惩罚措施也存在差异。一些国家可能会增加刑罚幅度,加重累犯者的刑事责任,以达到预防再犯的目的。而另一些国家则更注重对累犯者进行社会康复和再教育,采取减刑、缓刑等手段来促使其重新融入社会。综上所述,累犯罪行的构成要素与惩罚措施在法律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需要在法律制度中平衡犯罪惩治与犯罪预防的关系。 结语 累犯是指一个人在一定时间内多次犯罪的行为,其构成要素包括犯罪事实的重复性、犯罪主体的一致性以及法定的时间间隔要求。根据不同国家的法律制度,对于累犯的惩罚措施也存在差异。一些国家可能会加重累犯者的刑事责任,以达到预防再犯的目的。而另一些国家则更注重对累犯者进行社会康复和再教育,以促使其重新融入社会。在法律实践中,平衡犯罪惩治与犯罪预防的关系,对于累犯罪行的构成要素与惩罚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六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第一节 扰乱公共秩序罪 第二百八十九条 聚众“打砸抢”,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毁坏或者抢走公私财物的,除判令退赔外,对首要分子,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五章 侵犯财产罪 第二百七十条 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本条罪,告诉的才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二章 犯罪 第二节 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 第二十三条 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