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因诈骗套取国家资金企业怎么处罚?
释义
    对于因诈骗套取国家资金的企业和个人,根据诈骗数额和情节严重程度,法律规定了不同的处罚标准。诈骗数额在5万至10万元以上的,可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数额在20万至30万元以上的,可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可没收财产。此外,诈骗数额在10万元以上,并具备一定情节的,会被认定为“情节特别严重”,进一步加重处罚。套取国家专项资金的处罚也根据情况而定,涉及诈骗罪、行贿罪和伪造罪等。
    法律分析
    一、因诈骗套取国家资金企业怎么处罚?
    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以单位名义实施诈骗行为,诈骗所得归单位所有,数额在5万至10万元以上的,应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数额在20万至30万元以上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诈骗罪量刑标准之加重处罚情形:
    诈骗数额在10万元以上,又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也应认定为“情节特别严重”:
    (1)诈骗集团的首要分子或者共同诈骗犯罪中情节严重的主犯;
    (2)惯犯或者流窜作案危害严重的;
    (3)诈骗法人、其他组织或者个人急需的生产资料,严重影响生产或者造成其他严重损失的;
    (4)诈骗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救济、医疗款物,造成严重后果的;
    (5)挥霍诈骗的财物,致使诈骗的财物无法返还的;
    (6)使用诈骗的财物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
    (7)曾因诈骗受过刑事处罚的;
    (8)导致被害人死亡、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9)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诈骗罪量刑标准缓刑适用限制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适用缓刑:
    (一)未退赃或退赔的;
    (二)未主动接受财产刑处罚的;
    (三)有第一百三十一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
    二、套取国家资金怎么处罚?
    一是套取国家专项资金的使用人不符合国家专项资金政策的基本条件,在申报过程中严重弄虚作假,虚构并不存在的企业或项目,伪造关键性申报材料,符合诈骗罪构成要件的,应当对使用人以诈骗罪定罪处罚。
    二是套取国家专项资金使用人的申报项目符合国家专项资金政策的基本条件,但在申报过程中夸大实际情况,伪造或提供了个别非关键性虚假申报材料,套取的国家专项资金部分被用于企业弥补损失,或者用于转产、更新设备、生产经营的,对使用人一般不宜按诈骗罪定罪处罚。
    三是套取国家专项资金的使用人在申报过程中向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行贿、伪造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情节严重的,应当对使用人分别以行贿罪、伪造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定罪处罚。
    结语
    对于因诈骗套取国家资金的企业,根据数额不同,将采取不同的处罚措施。数额在5万至10万元以上的,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以单位名义实施诈骗行为,应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数额在20万至30万元以上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可并处没收财产。若诈骗数额在10万元以上且具备特别严重情节,还将加重处罚。对于套取国家专项资金的使用人,根据申报过程中的行为,将视情况定罪处罚,包括诈骗罪、行贿罪和伪造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六十九条 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处分。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1 16:4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