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民法典中农村房屋转让需要什么手续 |
释义 | 根据民法典规定,农村房屋转让需要向本村的村民转让,签订转让合同,并办理房屋转让登记。农村房屋买卖纠纷可以通过协商、求助消费者协会、申请仲裁或起诉法院等方式解决。 农村房屋转让需要特定手续,解决房地产争议有多种途径可选。 民法典规定农村房屋转让限制,解决房地产争议可通过协商、消费者协会、仲裁或法院起诉等方式,需遵循法律规定办理转让手续。 法律分析 一、民法典中农村房屋转让需要什么手续 民法典规定,转让农村房屋时,只能向本村的村民转让,转让时要签订转让合同,并且办理房屋转让登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六十二条【宅基地使用权的定义】宅基地使用权人依法对集体所有的土地享有占有和使用的权利,有权依法利用该土地建造住宅及其附属设施。第二百零九条【不动产物权登记的效力】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 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依法属于国家所有的自然资源,所有权可以不登记。第五百九十五条【买卖合同定义】买卖合同是出卖人转移标的物的所有权于买受人,买受人支付价款的合同。 二、怎么解决 农村房屋买卖纠纷第一种,争议双方直接协商这个是目前解决房地产争议的最常见途径。 针对房产交易过程中自身权利受到侵害的情况,购房者可以以口头、书面等多种形式与房屋销售方直接沟通,指出问题并商议解决办法。 第二种,求助于消费者协会。 解决过程中单个购房者与开发商相比处于弱势,购房者可将商品房购销纠纷投诉于当地消费者协会,求助消费者协会对相关房屋纠纷的买卖双方进行调解、处理问题。 第三种,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然这个解决方式的前提双方之间有仲裁协议,购房者可依据购房合同的仲裁条款或双方另行签订的仲裁协议向约定的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委员会的仲裁结果对双方当事人均具有法律约束力。 最后一种途径是通过向法院起诉进行解决,购房者通过协商、调解这个无法解决的房地产争议问题,可通过司法途径,向地方法院提起诉讼解决相关问题。 对于前面几种解决途径,在选择解决房地产争议的途径时,应立足于解决问题,分清不同的法律、利害关系,而选择最能解决实际问题相应社会效果最好的方式。 依据《民法典》的规定,农村房屋转让受到一定的限制,只能向本村的村民转让,转让时要签订转让合同,受让方支付款项后,可以到不动产登记机构办理转让登记。 结语 农村房屋转让需遵守《民法典》规定,只能向本村村民转让,并需签订转让合同并办理登记。解决争议可通过协商、消费者协会调解、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或向法院起诉。选择解决途径时需考虑问题解决效果和法律利害关系。遵守法律规定,完成转让登记,有助于保障农村房屋交易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章 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 第一节 不动产登记 第二百一十五条 当事人之间订立有关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不动产物权的合同,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外,自合同成立时生效;未办理物权登记的,不影响合同效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章 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 第一节 不动产登记 第二百二十一条 当事人签订买卖房屋的协议或者签订其他不动产物权的协议,为保障将来实现物权,按照约定可以向登记机构申请预告登记。预告登记后,未经预告登记的权利人同意,处分该不动产的,不发生物权效力。 预告登记后,债权消灭或者自能够进行不动产登记之日起九十日内未申请登记的,预告登记失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章 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 第一节 不动产登记 第二百一十条 不动产登记,由不动产所在地的登记机构办理。 国家对不动产实行统一登记制度。统一登记的范围、登记机构和登记办法,由法律、行政法规规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