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常见的交通安全酒驾误区有哪些 |
释义 | 1.酒量好不会醉就不构成酒驾。即使酒量好,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到达酒驾标准也构成酒驾。2.喝完酒休息一段时间再检测就不是酒驾了。人体分解酒精的时间是无法确定的,所以不知道休息多久酒精会分解完。3.不喝酒就一定不会构成酒驾。但其实含有酒精的食物也可能检测出酒驾。 一、喝了一瓶啤酒多久能开车 喝了一瓶啤酒多久能开车,由于人体存在个体差异,对酒精分解能力不同,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 血液中酒精含量在20—80mg/100mL属于饮酒驾驶,而血液中含量高于80mg/100mL就属于醉酒驾驶。 一般情况下,人体每小时可以代谢10-15克的酒精。但人与人的代谢能力不一样,有的稍快,有的稍慢,而且一个人的代谢速度由于不同的时间、环境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二、酒后多长时间可以开车 根据车辆驾驶人员饮酒及醉酒驾车时,血液、呼气中的酒精含量,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20mg/100ml,小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为饮酒驾车;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为醉酒驾驶。喝酒后,多长时间才可以开车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因为人体存在着个体差异,酒精在人身体中的代谢速度不同,而且饮酒量不同,代谢的时间也会不同,所以在不同时间或环境之下,人体内酒精代谢的速度也是不同的。酒精精一般经过10-20多个小时会消散,通常情况下,每小时人体能够代谢10-15克的酒精,但是每个人的代谢能力不同,代谢的速度也会根据时间、环境而发生变化,这也是有的人在喝酒之后第二天开车仍然被查出酒驾的原因,生理上是没什么反应了,但酒精依然在体内没排干净。为了安全起见,少量饮酒的情况下医生建议最好10-12小时再开车,大量饮酒的情况下最好24小时后再开车。目前还没有发现在饮酒24小时之后,被查出酒驾的案例,所以酒量大的朋友们,最好还是过了24小时之后再开车,比较稳妥一点。 三、喝多少酒算是酒驾 算酒驾是按照血液中酒精含量来算的,而不是喝多少酒。 饮酒驾车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20mg/100ml,小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醉酒驾车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 正常成年人,如果喝普通啤酒不能超过五分之二,即不能达到256毫升,50度以下的白酒不可以超过五钱,红酒不能超过二两,这个标准通常被认定为是否属于酒驾的生命线。 而一般酒精在体内的代谢存在一个人体代谢半衰期,就是喝酒后3个小时左右,体内酒精含量下降一半,6个小时后可能又下降余下的一半,以此类推。 所以市民喝酒时即使酒后不马上开车,也不要喝太多酒,更不能喝得太晚,因为如果当时喝酒过量,醒酒的时间就会越长,对身体的伤害也会更大。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91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十五日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